目录
概况
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25年7月4日重申,将从周五起向贸易伙伴发出关税税率通知信函,标志着其贸易政策进入强硬阶段。特朗普表示,信函将明确各国需在8月1日起支付的关税税率,范围从10%至70%,并计划在7月9日谈判截止期限前“全面覆盖”约170个贸易伙伴。此举跳过了复杂谈判,直接对未达成协议的国家施加压力。财政部长Scott Bessent透露,约100个国家可能面临10%的“对等关税”,并预计在最后期限前出现协议“热潮”。欧盟、日本、印度等主要伙伴仍在谈判,欧盟目标在7月9日前达成原则性协议,否则将启动反制措施。特朗普的强硬策略已引发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市场担忧关税战对供应链和通胀的影响。
关税详情
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4月2日起实施“对等关税”政策,暂停90天以便谈判,期间对大多数国家征收10%过渡关税。以下为当前及拟议关税的关键数据:
国家/地区 | 当前关税(2025年4月起) | 拟议关税(8月1日起,若无协议) | 行业影响 |
---|---|---|---|
欧盟 | 10% | 20%-50% | 汽车、钢铁、农产品 |
日本 | 10% | 24%-35% | 汽车、电子产品 |
印度 | 10% | 26% | 纺织品、农产品 |
越南 | 10% | 20%(协议达成),转运商品40% | 电子产品、服装 |
莱索托 | 10% | 50% | 纺织品 |
马达加斯加 | 10% | 47% | 服装、香草 |
泰国 | 10% | 36% | 电子产品、食品 |
特朗普政府计划从7月4日起每日向10-12个国家发送关税通知信函,8月1日起生效。约100个国家可能面临10%基础关税,而未谈判的小国(如莱索托、马达加斯加)可能面临高达50%-70%的惩罚性关税。
谈判进展
截至7月5日,特朗普政府仅与英国、越南和中国达成有限贸易协议。英国维持10%关税并在汽车和飞机发动机领域获优惠;越南协议规定20%出口关税和40%转运商品关税;中国在5月协议后将美国关税从145%降至30%,中国对美商品关税降至10%。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正争取在7月9日前达成“原则性协议”,类似英国模式,提出“零对零”工业品关税和增加美国能源采购,但美国要求欧盟放松数字监管和增值税规则,谈判陷入僵局。日本因保护国内稻米市场被特朗普批评为“难缠的伙伴”,面临24%-35%关税威胁。印度谈判进展缓慢,特朗普虽乐观但未达成具体协议。财政部长Bessent表示,7月9日截止期限对“真诚谈判”国家可灵活调整,预计更多协议将在9月1日前达成。
市场影响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引发市场动荡。标普500在4月关税公告后下跌1.2%,汽车和零售板块尤为受创。德国汽车出口(BMW、Porsche)4-5月同比下降8%,因25%汽车关税和潜在50%整体关税。越南协议公布后,在越南设厂的美国制造商(如Nike、Intel)股价上涨3%-5%。欧盟若面临20%关税,STOXX 600汽车与零部件指数可能进一步下跌,奢侈品行业(如LVMH)因美国市场依赖度高而承压。全球供应链面临重组风险,部分国家(如泰国、印尼)提出购买美国商品(如小麦、能源)以换取低关税,但效果有限。摩根大通预测,若70%关税全面实施,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下调0.3%,美国CPI可能上升1.5%。
总结
特朗普的关税信函策略标志着其贸易政策的强硬转向,7月9日最后期限前对170多个国家的“对等关税”威胁加剧了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约100个国家可能面临10%基础关税,而欧盟、日本等主要伙伴可能遭遇20%-35%关税,小国如莱索托则可能高达50%-70%。此举旨在迫使贸易伙伴让步,但仅英国、越南和中国达成有限协议,欧盟和日本谈判仍存变数。特朗普的“简单化”策略(直接发函而非复杂谈判)可能短期内推高美国关税收入(已超1000亿美元,65%来自新增关税),但长期风险显著:全球供应链重组、贸易战升级及通胀压力可能削弱美国经济竞争力。投资者应关注汽车(BMW、Toyota)、零售(Walmart)和奢侈品(LVMH)等受关税影响较大的板块,短期内可考虑防御性资产(如公用事业、医疗保健)以对冲不确定性。欧盟若启动720亿欧元反制清单,贸易战可能进一步冲击全球市场,需密切关注9月1日前的新协议动态。
机构点评
特朗普的关税信函策略加剧了全球贸易不确定性,短期内可能推高通胀,汽车和零售行业将首当其冲。
欧盟若接受10%-20%关税可为企业争取喘息空间,但长期来看,全球供应链重组将削弱跨国公司的盈利能力。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迫使更多国家转向中国等替代市场,加速全球贸易格局的多元化。
来源:今日美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