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分析师:五大催化剂或将唤醒加密市场
go
lg
...
是真正的可能性。” 加密金融服务平台
Matrixport
的研究主管 Markus Thielen 也将赌注押在了现货比特币 ETF 上,但他表示,即将到来的以太坊升级也值得关注。 “有两个重要的催化剂正在支撑比特币和以太坊价格直至年底:SEC 可能批准在美国上市的实物比特币 ETF,以及以太坊的 EIP-4844 升级(预计将于 2023 年第四季度升级)。” 以太坊升级将引入一种称为 proto-danksharding 的机制,该机制将降低费用并提高交易吞吐量。 在短期内 与此同时,新加坡交易公司 IG 的市场分析师 Tony Sycamore 表示,投资者应该关注美联储上次会议的纪要。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定于 8 月 16 日发布 7 月会议纪要,预计将维持利率不变。 “特别是对于比特币而言,在纳斯达克连续第二周下跌后,它将关注美国股市的稳定迹象,并关注利率市场,因为过去四个星期的收益率都收高。” 自 3 月中旬以来,比特币价格一直在 6000 美元区间内波动。 事实证明,至少在四次不同的情况下,略高于 31,000 美元的阻力位过于强劲,而在 6 月中旬下跌期间,支撑位位于 25,000 美元。 此外,由于近几个月流动性和交易量枯竭,市场波动性创历史新低。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8-15
贪婪和恐惧的比特币指数发出“上涨”信号
go
lg
...
当衡量投资者情绪的
Matrixport
比特币贪婪和恐惧指数超过 90% 时,表明贪婪或过度乐观,而低于 10% 则表明恐惧或悲观。这些指标受到密切监控,因为过度乐观或贪婪往往出现在市场顶峰,而恐惧则出现在市场底部。 近期数据显示,
Matrixport
指数近期从30%上涨至60%,并在7月份达到90%以上后触底。
Matrixport
研究和策略经理 Markus Thielen 在 8 月 10 日发给公司客户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每日信号(灰色)表明存在上行压力,因此该指数似乎已经触底。” 他补充说,经过四个星期的盘整,该指标已战术性转向看涨,表明比特币的价格可能会继续其上涨趋势。 当查看
Matrixport
的比特币贪婪和恐惧指数时,很明显该指数在根据该指数的波峰和波谷及其 21 天简单移动平均线(SMA – 深灰色线)检测 BTC 价格上涨和下跌方面有多成功。21日移动平均线目前显示出触底信号,表明比特币价格可能出现新的上涨趋势。 市场等待 SEC 现货比特币 ETF 决定 尽管传统市场的前景和美联储明年初降息的预期,但领先的加密货币在两周多的时间里一直徘徊在 28,000 美元至 30,000 美元之间。一些分析师认为,m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即将就比特币现货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申请做出的决定将成为波动加剧的重要催化剂,一旦决定公布,这种盘整将被扰乱。 m国联邦监管机构将于8月13日宣布对Ark Invest现货比特币ETF申请的决定,要么批准,要么拒绝。由于 8 月 13 日恰逢周日,一些专家预计该决定将在近期宣布。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8-12
美债推动RWA赛道升温 不同基因玩家如何创新?
go
lg
...
美元。 而相比于基金豁免发行的方式,
Matrixport
推出的链上债券平台 Matricdock 则选择了成立特殊目的公司(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 SPV )的途径,作为购买和持有美国国债的发行商。 Matricdock 推出了以美国国债为基础的产品 Short - term Treasury Bill Token ( STBT ),按照合规规定,其依然需要客户进行 KYC 并将地址注册为白名单列表,有最低投资 10 USD 的要求,且不对中国大陆、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 和 OUSG 类似, STBT 允许用户使用稳定币投资, STBT 通过其发行商将稳定币转入法币,供“第三方托管人”购买基础国债,但目前它并没有像 Ondo Finance 一样披露“第三方托管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降低投资门槛探索上,
Matrixport
推出了无许可的美债投资协议 T protocol 。相比于 Ondo Finance 通过借贷协议 Flux Finance 间接为加密用户引入无需可的美债收益外, T Protocol 则通过将 MatrixDock 发行的 S T B T 封装的方式,实现无需许可的美债投资。 根据 HashKey 的《HashKey:以美国国债为例讨论 RWA 的代币化》报告中分析: T Protocol 推出的 T B T 代币是 S T B T 的包装版本,投资者将稳定币存入 T Protocol 后, T Protocol 铸造 T B T ,当积累到 10 万 U S DC 后委托合作伙伴购买 S T B T 。 T B T 锚定 1 美元,可以通过协议赎回,以 rebase 的方式发放美债收益。还有一种 w T B T 是 T B T 包装的非 rebase 方式。 HashKey 认为, T B T 背后是协议购买 S T B T 以及还未来得及购买 S T B T 的 U S DC 储备, T Protocol 相当于非 Matrixdock 用户与 Matrixdock 之间的中介。而 T B T 也是是稳定币的潜在竞争者。 小结:美债 RWA 对 DeFi 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影响? 结合上述美债收益引入链上的相关协议,以及 Mint Ventures 的播客回顾文章《 RWA 漫谈:合规、细分赛道和前景展望》中的一些分析,美债的 RWA 对于加密市场值得关注的影响主要有两点: 一是留住链上加密资金,减缓资金出逃。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熊市下,很多闲置的稳定币等加密资产,很难找到风险低且收益可观的途径,而美债 RWA 无风险收益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种需求,减缓链上资金出逃。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 dForce 创始人民道提出了一个思考:稳定币已经将美元代币化了,而美元的原生利息此前一直没有被代币化,一个货币如果没有本身的利息,就无法成为真正的货币。当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意味着我们真正将美元的货币完整地代币化到链上,这意义重大。 二是对于稳定币格局的影响。一方面, MakerDao 等稳定币协议通过对美债的资产配置,减少了对于 USDC 等中心化稳定币的依赖,降低了运营风险,同时利用其收益率吸引了大量用户持有其稳定币。另一方面,不少像 T protocol、 OpenEden 等美债投资平台都通过发行稳定币方式来帮助用户获得具有收益型的美债敞口,一定程度上也为稳定币市场的竞争注入了新的势力。 此外,随着美债 RWA 在合规上以及桥接加密金融和传统金融上的一些技术探索,或许能为其它 RWA 资产进入加密市场提供借鉴意义。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8-11
Curve攻击事件背后:DeFi患上了「收益病」
go
lg
...
万枚 CRV。 中午时分,比特大陆和
Matrixport
联合创始人吴忌寒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在即将到来的 RWA 浪潮中,CRV 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我已抄底买入,不构成财务建议。」但 Egorov 的借贷健康情况似乎不容乐观,其在 Fraxlend 约 1580 万美元的贷款利率为 105.%,并将在 3 天后达到 10, 000% 。CRV 随后下行跌破 0.5 美元, 24 小时跌幅 20% 。人们开始担心,DeFi 是不是要亡了? Egorov 的借贷健康情况曾一度接近清算临界点 但事态很快发生了转机。晚间 12 点左右,黄立成在社交媒体上确认自己通过 OTC 从 Curve 创始人处收购 375 万枚 CRV 并质押锁定在 Curve 协议中。次日,孙宇晨的相关地址也向 Egorov 地址转入 200 万枚 USDT,并获得 500 万枚 CRV。坊间开始传闻:Curve 创始人正以 0.4 美元均价进行 CRV 场外交易。 紧接着就是 Yearn Finance、Stake DAO 等项目,以及 DWF 等一众机构和 VC 纷纷参与到 CRV 的救火行动中。据监测,Egorov 当日累计出售 5450 万枚 CRV,回笼约 2180 万美元的资金,其主要贷款头寸健康率均恢复至 1.6 以上水平。随后,CRV 价格也回升至 0.6 美元左右,关于 CRV 的多空争夺战再次告一段落。 DeFi 真正在发生什么? 不止一次刻意诱空,将协议和整个 DeFi 置于风险之下。我们不禁会问,Curve 创始人究竟在想什么?不可否认,和其他创始人比起来,Egorov 的确很有「个性」。但 Curve 所面临的困境并不是个例,现在,整个 DeFi 都患上了「收益病」。 再博弈一次 关于 DeFi,我们谈论最多的是去中心化和安全性。这两者固然重要,但不管是传统金融还是去中心化金融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点,就是要能赚钱,尤其是要能让有钱的人赚钱。对于坐拥千万美金链上资产的鲸鱼和机构,这一点至关重要。让这些人赚钱,是 DeFi 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随随便便 APY 上百的「土狗」是不可靠的,DeFi 需要至少能容纳百万资金量,并为 LP 提供可观、稳定收益的「大池」。比如过去的 LUNA,它的金融引擎 Anchor 能为 180 亿美元的资金提供 20% 固定年化收益。LUNA 暴雷后,老牌 DeFi 又「香了」。虽然 APY 没有 20% 那么高,却经受住了市场和时间的考验。然而遭受 LUNA、3AC 和 FTX 三连击后的加密市场并没有给这些老协议提供太多东山再起的机会,尤其是 Curve。 作为 DeFi 稳定币市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没有人质疑 Curve 在生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就赚钱效益来说,Curve 的确疲态尽显。同样拿稳定币基础收益来说,Curve 与 Aave 上 TVL 前五名的流动性池在收益方面有着明显的差距,尤其在近期激烈的链上多空博弈催化下,Aave 的基础收益更是远超 Curve。而 Curve 大部分流动性池的主要收益,则还是来自 CRV 的排放。 Curve 与 Aave TVL 前 5 名流动性池的收益率情况,数据来源:DeFi Llama 在与 BlockBeats 的访谈中,Smrti Labs 创始合伙人 Bowen 表示,在当前的 DeFi 领域,像 Lybra 和 GMX 这样能容纳一定资金规模,同时又有可观收益率的协议更受大户的青睐。Lybra 提供的 eUSD/USDC 池,目前 APR 能达到 11.3% ,而在 GMX 上的稳定币池过去 30 天的平均收益率也能达到 9.57% 。都是稳定币,但对于大户来说,哪里更能赚钱便会去哪里,因此 Curve 便一直面临着流动性只减不增的问题。 Lybra eUSD 以及 GMX 各池收益率情况,数据来源:Lybra Finance、DeFi Llama 基础收益低,币价表现又不好,怎么改善 LP 们的收益情况呢?Curve 创始人的想法是在市场上搏一搏,让 CRV 的价格再高一些。 与其他老牌 DeFi 不同,Curve 在这方面确实有一些独特「优势」。 首先,由于 Curve 的 veToken 贿选机制刺激,大部分 CRV 代币多处于锁仓状态,这使得 CRV 在流动性方面,比其他大市值 DeFi 代币要差很多。有时,在 Aave 上面借出 CRV 的成本甚至比在交易所直接购买还低,因为过低的流动性会使买方在购买过程产生较大的溢价。 另外,上文提到,Curve 创始人掌握着 CRV 流通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为一个想要控制币价的团队提供了很多操作的可能,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假借「惜卖」来进行诱空行为。 从结果上看,这种方式在去年底的「DeFi 保卫战」中运用效果非常不错,不仅抬升了币价,还让 Curve 再次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为即将推出的 crvUSD 做了一波 PR。而在这次 CRV 多空对决中,Curve 创始人似乎输的很惨,不仅币价没能回到先前水平,自己还被迫变卖了不少 CRV 持仓。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Evgorov 还是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用 Bowen 的话说,就是「绑架大家一起来帮 CRV 抬轿子」。现在 Evgorov 的 CRV 持有量占总流通量比例下降至 20% 左右,但 CRV 又获得了一批极具实力的支持者,包括吴忌寒、杜均、孙宇晨等头部玩家,以及 DWF 等一众「机构朋友」。 现在,大家都有了共同的利益,Curve 和 CRV 又未来可期了。这样看,Egorov 这一搏也不算太差。 收益困境:大户在 DeFi 赚不到钱了 LUNA 暴雷后,流动性问题就开始在整个加密市场蔓延开来。随后倒下的三箭资本(3AC),就是因市场活动减少而无法产生目标收益,导致大型客户撤资,并最终崩盘。据部分 3AC 前内部员工向 BlockBeats 透露,到公司运作后期,团队所管理的大规模资产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产生预期收益的场景。年末的 FTX 暴雷,更让市场雪上加霜。 自美联储开启加息进程,流动性紧缩就一直在侵蚀全球的各类市场,被定义为风险资产的加密货币尤为明显。尽管几场暴雷下来,人们对去中心化金融的公开透明和抗风险系数津津乐道,但这并不能阻止紧缩匕首慢慢插入 DeFi 的心脏。 美国一年、两年及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情况,数据来源:FRED 截至目前,美国一年期、两年期以及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分别为 5.37% 、 4.88% 和 3.97% 。抛开收益率曲线不谈,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国债,收益率自 2021 年底便开始稳步上升。相较 Curve、Aave 等主流 DeFi 协议,即便是十年期国债目前的收益率也明显高出其平均收益率。 与之相对的,是 DeFi 逐步下滑的收益水平。据 DeFi Llama 数据显示,DeFi 收益中值已从去年初的 6% 降至今年 7 月的 2% ,对于大户而言,这几乎已是无利可图。「为什么还要冒着两三倍的风险乘数在 DeFi 里拿 3% 的收益,当你在美国国债里就可以拿 5% 的收益呢?」Bowen 这样向 BlockBeats 解释道。 DeFi 收益率中值变化,数据来源:DeFi Llama 对于资金体量大的客户,现在的 DeFi 早已不如从前。过去别说一年,光是一天就能有 3% 的收益。因此在流动性紧缩以及监管阴影的双重笼罩下,仍将资金留在 DeFi 里似乎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Bowen 认为,现在仍然留在 DeFi 市场里的资金,大部分或许是不方便甚至无法「上岸」的资金。「其他的钱,能跑的早就跑了」。 既然走不了,那就需要在内部解决问题。除了 PoS 质押奖励和协议代币排放外,还有什么可以为大户们提供稳定、可观收益的方式呢? 首先想到的是 Real Yield。本质上,Real Yield 就是指协议根据其实际收入,以 ETH 等生态原生 Token 或 USDC 等稳定币计价,向用户支付收益,消除代币排放带来的通胀和收益不稳定的情况。去年底开始火热的 GMX 就是这一叙事的龙头代表。 据 Nansen 数据显示, 2022 年 8 月底,GMX 的交易数量一度超过 Uniswap,成为 Arbitrum 网络单周交易数量最多的协议。在 GMX 的白皮书中团队明确提到,GLP 代币持有者(即 LP)除了获取 GMX 代币奖励之外,还获得以 ETH 计价的平台费用收益。在 GMX 代币价格在 9 月大幅上涨至 56 美元后,Real Yield 叙事也成了拯救 DeFi 的新希望。 但实际上,在熊市期间,这种依靠所谓「协议实际收入」产生的收益并不可靠。很快大家就发现,除了 Uniswap、GMX 这类有大引力、能容纳大资金量的协议外,大部分 DeFi 协议并不能在熊市期间创造收益。在与 BlockBeats 的访谈中,1inch 联合创始人 Anton Bukov 透露,如果没有 DeFi 聚合器产品,大部分 DEX 根本无法在熊市期间存活,因为这些 DEX 并没有流动性可言。 相关阅读:《专访 1inch:Uniswap 垄断阴影下,如何在 DEX 领域创新?》 经历年初短暂的「春季躁动」后,市场在今年 4 月进入深熊。除了「撸毛工作室」的批量操作外,链上行为已经到了屈指可数的程度,Real Yield 叙事也很快死去。不过令人意外的是, 6 月以来 Compound、MakerDAO 这两个老牌 DeFi 的代币开始上涨,并创造出年内新高。 MKR 与 COMP 代币价格变动,数据来源:CoinGecko 市场为上涨作出的解释是:RWA。 在加密市场,Real World Asset 这个概念过去几年被反复炒作,这次又被用在了 DeFi 领域。既然没有办法在链上产生足够的收益,能否将现实世界的收益带入 DeFi 呢?此前,MakerDAO 创始人在 Tornado Cash 风波后发表的《Endgame》提案文章,就曾引起一轮关于 RWA 的讨论。 现在市场又有传闻,MakerDAO 通过用国库资金购买美国国债,收入在过去几月显著提升。而 Compound 创始人也在 6 月底宣布了自己创立的新公司 Superstate,专门负责将债券等资产带到链上,为潜在客户提供比肩现实世界的收益。消息公布后,COMP 代币价格 24 小时上涨幅度超 23% 。 关于 Compound 创始人新公司 Superstate 的报道 香港合规浪潮下,RWA 的热度来到了新的高点。香港 6 月以来的 Web3 线下活动,绝大多数都与 RWA 有关。人们不仅希望通过这一叙事获得更好的链上收益,还希望依靠它吸引更多的传统资金进场,创造新一轮加密周期的风口。 但就目前来看 RWA 或许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DeFi 的「收益病」。因为资产管理模式尚未成熟,当前的 RWA 基本限于对国债,尤其对美国国债的敞口。这一方面降低了 DeFi 的抗监管能力,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一旦美联储反转,依靠美债的 RWA 协议将再次失灵,进入收益下降的不可逆趋势。而在许多人看来,美联储距离反转已经不远了。 不管是 Staking、veToken 等代币经济学,还是 Real Yield、RWA 等叙事风口,都反映出 DeFi 在「收益病」面前的痛苦挣扎。当前 DeFi 领域的创新,似乎皆是治标不治本。或许想要治好这一病症,只剩「等待牛市」这一味药方了。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8-04
拆解当下RWA实现路径 探索未来RWA-Fi发展逻辑
go
lg
...
tricdock 是由新加坡资管公司
Matrixport
推出的链上债券平台,Short-term Treasury Bill Token(STBT)是 Matrixdock 推出的以美国国债为基础的产品。只有经过 KYC 的合格投资者才能投资 Matrixdock 的产品,投资者通过白名单地址将稳定币存入并铸造 STBT,STBT 的底层资产为 6 个月的美国国债以及以美国国债作抵押的逆回购协议,STBT 也只能在白名单用户之间转移,包括在 Curve 池中。 (Source:https://www.matrixdock.com/stbt/home) STBT 的实现路径如下:(1)投资人将稳定币存入 STBT 发行商,STBT 发行商通过智能合约铸造出相应的 STBT;(2)STBT 发行商通过 Circle 将稳定币兑换成法币;(3)法币交由合格第三方托管,并由合格第三方托管通过传统金融机构的美债交易帐户购买六个月内到期的短债,或是投入美联储的隔夜逆回购市场。 STBT 发行商是
Matrixport
成立 SPV,SPV 将持有的美债与现金资产质押给 STBT 的持有者,STBT 的持有者对实体资产池拥有第一优先的清偿权。 (Source: https://www.tprotocol.io/) T protocol 上线于 2023 年 3 月,其 TBT 代币的底层资产为 MatrixDock 的 STBT。T protocol 通过代币封装移除 STBT 的白名单限制,实现无需许可(permissionless)的美债代币化产品,TBT 采用 rebase 机制来将其价格锚定在 1 美元,并且能够在 Curve 上进行交易。 TBT 通过累计投资者的稳定币资产,达到 STBT 白名单的要求,从而从通过合作伙伴 MatrixDock 手中购买 STBT。TBT 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了美债 RWA 资产的无需许可。 3.2.5 小结 在 MakerDAO 的案例中,出于资管管理的目的,需要将其金库中部分稳定币资产转换为 RWA 资产。在实现路径上,相比于 Monetalis 信托法律架构路径的大规模美债采购,目前 MakerDAO 采纳的几个来自 Centrifuge 的 RWA 资产池,体量相对较小,最大规模的 BlockTower S4 整体也刚达到上亿美金。Centrifuge 的 RWA 方案的优势在于流程简单,也不需要 MakerDAO 本身去搭建复杂的法律架构。 Matrixdock 的 RWA 实现路径与 Ondo Finance 基本一致,而且因合规的要求,需要实行严格的白名单制度。鉴于白名单制度的高门槛,Ondo Finance 在实现 RWA 上链之后,通过链接 Flux Finance 的 DeFi 借贷协议,能够实现 OUSG 的借贷,从而提高流动性;而 Matrixdock 则可以通过 T protocol 协议实现了美债 RWA 的无需许可流通。 四、RWA 与 DeFi 乐高的碰撞 我们认为基于 U 本位的 RWA 生息资产后续的应用逻辑与基于 ETH 本位的 LSD 生息资产的 DeFi 应用逻辑一致。RWA 将生息资产映射上链只是第一步(Staked US Dollor),后续如何与 DeFi 结合,如何嫁接 DeFi 乐高将变得非常有趣。 我们在上面的案例中也看到了 Ondo Finance 与 Flux Finance 的结合,MatrixDock 与 T protocal 和 Curve 的结合。以下将列举 TRON 生态的“Web3 余额宝”产品——stUSDT,进一步理解 RWA 将生息资产带上链的应用,然后参照基于 LSD 赛道的 Pendle 项目,进一步类比 RWA+DeFi 可能的应用场景。 4.1 stUSDT —— Web3 余额宝 2023 年 7 月 3 日,波场 TRON 生态正式启动 RWA 稳定质押产品 stUSDT,并将其定位为“Web3 版余额宝”,允许用户质押 USDT 来获取现实世界的 RWA 收益,而质押凭证 stUSDT 也将成为搭建在波场 TRON 生态 DeFi 乐高世界里的重要积木。 具体来说,用户质押 USDT 时,USDT 可以 1:1 铸造出质押凭证 stUSDT,stUSDT 将锚定现实世界的资产(如国债等),stUSDT-RWA 智能合约会通过 Rebase 机制向持有者分配收益。stUSDT 在设计时参考了 Lido stETH 设计思路,因此 stUSDT 也是封装过后的 TRC-20 代币,这也将进一步增强 stUSDT 在 TRON 生态的可组合性,嫁接 DeFi 乐高,释放资产的无限可能性。 孙宇晨在接受 Foresight News 专访时表示:“stUSDT 可组合性非常强,既可以在各种 DeFi 借贷、收益、合约等协议里存在,也可以上线交易所供用户交易。stUSDT 未来会成为整个波场 TRON 链上 500 亿美元资产的一个基本收益的锚定物,对于整个 DeFi 乐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Source: https://support.justlend.org/hc/en-us/articles/20134645757337) 4.2 Pendle —— 基于生息资产的利率互换协议 (Source: https://www.pendle.finance/) Pendle 是一个基于生息资产的利率衍生品协议,通过 Pendle,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执行各种基于本金以及利率的收益管理策略。自从以太坊转为 POS 之后,ETH 流动性质押(LSD)赛道的火爆,将 Pendle 的 TVL 带上了 145 M 美金的大关。 首先,Pendle 定义了“生息代币”(Yield-Bearing Token,SY),泛指任何可以产生收益的代币,例如,我们在 Lido 上质押 ETH 所获得的 stETH 等。然后,Pendle 将生息代币(SY)拆分为“本金代币”(Principal Token, PT)和“收益代币”(Yield Token, YT)两部分,即 P (PT)+P (YT)=P (SY)。PT 代表底层生息资产中的本金部分,赋予用户在到期日前赎回本金的权利,YT 代表底层生息资产所产生的收益,赋予用户在到期日前可以获得收益的权利。 (Source: https://docs.pendle.finance/ProtocolMechanics/YieldTokenization/Minting) 此后,Pendle AMM(自动做市商)登场,在 Pendle 流动性池中设置了本金代币(PT)/收益代币(YT)的交易对。用户可以通过恒定公式 X*Y=K,根据市场行情制定交易策略,例如增加牛市中的收益率敞口,并在熊市中对冲收益率的降幅。 作为利率衍生品协议,Pendle 将 TradFi 利息衍生品市场(价值超过 400 万亿美元)引入 DeFi,让所有人都能使用。通过在 DeFi 中创建利率衍生品市场,Pendle 释放了利率的全部潜力,使用户能够执行高级收益策略,例如:(1)固定收益(通过 stETH 赚取固定收益);(2)多头收益率(通过购买更多收益率来押注 stETH 收益率上升);(3)在没有额外风险的情况下赚取更多收益(用 stETH 提供流动性)。 五、写在最后 过分纠结 RWA 的定义没有任何意义,Token 是价值的载体,RWA 的价值几何还得去看将底层资产的何种权益/价值带到了链上,以及其应用场景。 短期来看,RWA 背后的驱动力更多来自加密世界 DeFi 协议单方面的需求,如资产管理、投资多元化和新的资产类别等;DeFi 协议通过 RWA 项目去捕获底层资产的生息价值,其本质是在建立起 U 本位,带有底层资产真实收益率(Real Yield)的资产类别,其逻辑与 LSD 建立 ETH 本位的生息资产基本一致。因此,美债 RWA 得到追捧,根据实现美债收益率路径的不同,可以分为(1)以传统合规基金为代表的 Off-Chain to On-Chain 路径,以及(2)DeFi 协议主导的 On-Chain to Off-Chain 路径,但是其中的监管合规依然存在较大障碍。 RWA 将生息资产映射上链只是第一步(例如 TRON 生态的“Web3 余额宝”产品 —— stUSDT),后续如何嫁接 DeFi 可组合性的乐高将非常值得探索,有望进一步打开 RWA+DeFi 的天花板,可以类比 LSD-Fi 赛道的 Pendle 利率互换项目,亦或是基于 LSD 的稳定币项目。 长期来看,RWA 不应该只是单向的,例如目前 DeFi 对于 TradFi 的单方面需求。未来将是双向奔赴,一方面能够将现实世界资产带到链上,另一方面 TradFi 也能借助 DeFi 的种种优势进一步释放潜能。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8-03
Orbiter从跨链桥变为以太坊通用协议、你还不上车?
go
lg
...
成首轮融资,Tiger Global、
Matrixport
、A&T Capital、StarkWare、Cobo、imToken、Mask Network、Zonff Partners 等参投,但融资金额并未披露。 此外,Vitalik 还曾向其捐赠了 16 ETH。 Orbiter 优势 1、跨链速度及费用 假如我们从 OP 链/ARB 链上转 1000USDC 到 ZK 链,看看这些跨链桥的费用以及速度: 可以看到,Orbiter 的速度是最快的,基本上在 20–45 秒内就可以完成跨链,而排名第二的是 Meson 则需要 1–4 分钟的时间。 同样的场景,我们看看其它跨链桥需要的时间: Layerswap:2–5分钟,费用:2.44U bungee:2–10分钟,费用:4.77U cBridge:5–20分钟,费用:4.62U 在进行跨链操作时,速度和费用都是我们比较看重的因素,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综合速度和交易费用,Orbiter 还是非常优秀的,尤其是跨链速度远比其他跨链桥要快很多。 在 Orbiter 跨链桥中,跨链所需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 30 秒左右,最慢的要属以太坊主网,即从以太坊主网跨到二层网络,或从二层网络跨到以太坊主网,大概需要45秒,最快的是 BNB链和 ZK链之间的跨链,最快5秒钟就可以完成资产跨链。而其它以太坊 Layer2 跨链桥,一般则需要2分钟以上的时间。 2、安全 在 Orbiter 跨链协议中,去中心化防作恶以及超额保证金机制,避免了做市商收到资金后的不作为风险,保障了用户的资金安全,增强了协议的安全性。 再加上 Orbiter 是搭建在以太坊上的,继承了以太坊的安全性,所以,Orbiter 在保障资金安全方面还是很有优势的。 3、活跃用户 经过 Orditer L2 Data 平台的数据统计,Orbiter 在活跃用户以及用户广度方面,都是比较有优势的。 4、官方背书推荐 StarkNET 官网推荐了 Orbiter 跨链桥,而且是排名第一位的推荐。 Zksync 官网在跨链桥里边推荐了 Orbiter。 Optimism 也在生态的跨链桥细分项目里边推荐了 Orbiter 跨链桥。 Orbiter 跨链桥有了官方的背书,可信度自然就会上来。而且,官方推荐也会给 Orbiter 带来不少用户。 5、L2 Data 除了跨链的功能,Orbiter 还推出了一个 L2 Data(数据看板)。 L2 Data 支持 Arbitrum、Optimism、Starknet 和 zkSync 数据,指标包括账户和交易、TVL、用户和用户年龄、活跃用户比例、新用户比例、交互、新合约等。 Orbiter L2 Data 致力于为个人投资者、机构、开发者提供更全面、科学、有效 Rollups 生态链上数据。 L2 Data 也是 Orbiter 区别于其他跨链桥所独有的功能。 未来展望 1、坎昆升级,L2 爆发,跨链需求增加 从去年年底以来,以太坊 L2 的总交易数(Transactions)开始超越以太坊主网的交易数。 目前,以太坊 L2 的总交易数已经是以太坊主网交易数的3倍多,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大量为了撸空投而进行的交互行为。 不过,即使一些交易是为了撸空投,但数据至少也说明了以太坊 L2 生态发展现状,毕竟 Layer2 网络费用低、可扩展性更高,越来越多的项目方选择在以太坊 Layer2 上搭建自己的项目,或多其它链上迁移到以太坊 Layer2。 随着以太坊坎昆升级(可能到年底了,目前没有确切的时间)的完成,将会大幅降低以太坊 Layer2 网络的交易费用,当 Layer2 网络交易费用越来越趋近于0时,很可能会带来以太坊 Layer2 生态的大爆发。 以太坊 Layer2 生态发展越来越繁荣,对于跨链桥的需求当然也会大幅增加。 以跨链桥 Orbiter 的优势,也一定会获得更大的市场。 2、Orbiter X 和 Orbiter Protocol 的巨大潜力 根据 Orbiter 的 Roadmap,Maker System 和 Orbiter X 将于 Q2-Q3 发布,但具体日期目前并未确定。 Orbiter X 是一种增强版的 Orbiter,提供了一个简单而安全的平台,用于执行跨链和跨资产转移。通过强大的Maker系统和去中心化的跨 Rollup 桥来提供支持,这些功能使得 Orbiter X成为任何想要以快速、安全和经济高效的方式在不同网络之间转移资产的人的理想选择。 根据官方 Orbiter Medium 的介绍,Orbiter 的目标不仅仅是充当 L2 跨链桥,而是要充当以太坊扩展的基础设施,Orbiter要成为通用的以太坊协议。 Orbiter Protocol 以以太坊扩展为中心,由一系列前沿功能所驱动,例如零知识算法、EIP-4337(账户抽象)、递归证明和消息同步,这些功能旨在促进更好的可扩展性、互操作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以太坊网络的整体可用性和采用率。 Orbiter 向 Orbiter Protocol 的过渡,反映了该平台致力于增强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决心。 届时,Orbiter 不仅仅是一个跨链桥协议,而且还是通用的以太坊基础协议,这无疑调高了我们对 Orbiter 未来的想象力空间。 3、发行平台代币的预期 众所周知,虽然 Orbiter 已上线两年多了,而且项目发展得也相当不错,但 Orbiter 一直还没有发行项目的原生代币,官方也未透露关于发币的消息。 不过,关于 Orbiter 要发行原生代币的传闻一直都有,由于项目方发币的预期,所以有不少用户是为了撸空投而使用 Orbiter 的。 总之,随着以太坊 Layer2 的爆发,跨链桥的需求量也将会激增,而 Orbiter 作为专注于 Layer2 跨链桥细分赛道中的佼佼者,加上项目方的远大愿景(成为以太坊基础协议),未来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很可能会成为以太坊 L2 跨链桥中的引领者和标准制定者,再加上项目还未发行原生代币,Orbiter 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的项目。 orbiter项目额度仅剩一点点了(还是首轮融资的价格,并没有随着热度上来或者估值变高去涨价),还有犹豫的可以尽快入手了,第二轮融资公布后就见不到这个价了。 后期会给大家带来其他赛道的龙头项目分析。感兴趣的可以点个关注。我也会不定期整理一些前沿资询和项目点评,欢迎各位志同道合的币圈人一起来探索。有问题可以评论提问或者私信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8-02
深入解读Orbiter:跨链桥变身 将成为通用以太坊基础协议
go
lg
...
成首轮融资,Tiger Global、
Matrixport
、A&T Capital、StarkWare、Cobo、imToken、Mask Network、Zonff Partners 等参投,但融资金额并未披露。 此外,Vitalik 还曾向其捐赠了 16 ETH。 四、Orbiter Finance 特点 1、安全 基于 rollup 技术的安全性,Orbiter 没有像 Layer1 <> Layer1 跨链桥这样的风险。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Orbiter Finance 要解决的是跨 rollup 的问题,而不是跨链(异构链)问题。 严格意义上来说,Orbiter 是跨 Rollup 桥,而不是在两条完全独立的(异构)区块链(例如从比特币网络到以太坊网络)之间进行资产跨链。 在两条独立的异构区块链之间进行资产跨链(Layer1 <> Layer1 ),跨链协议的安全性符合水桶理论,也就是说,跨链协议的安全性能的上限,是由安全性较低的那条链来决定的。 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基于这个话题写过一篇文章,他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共享安全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例如,A 和 B 是两条异构链,A 链安全性较高,而 B 链安全性较低。 那么,在这条链之间进行资产跨链时,安全性是由 B 链(安全性较低那条链)的安全性来决定的。 跨链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两个独特链之间的交易安全,避免51%攻击。 但跨 rollup 项目使用的是相同的以太坊数据层,每个 rollup 都可以防止51%攻击,基于此,Orbiter 提出了一个可以继承以太坊 L2安全性的 cross-rollup 机制。 也就是说,Orbiter 是在不同的以太坊 Layer2 之间进行资产跨链。 例如,Orbiter 在 zkSync 和 Arbitrum 之间跨链,它们是同构链。 无论是 zkSync 和 Arbitrum,还是 Orbiter,它们三者都是建立在以太坊上的,也都继承了以太坊网络的安全性。可以避免受到 51% 双花攻击。 另外,Orbiter 的防作恶和超额保证金机制,也保证了用户在进行跨链操作时的资产安全。 2、低成本 & 即时 在 Orbiter 跨链协议中,资产的转移是在源网络与目标网络上的 Sender 和 Maker 的 EOA 地址之间进行, Sender 不与合约地址交互。这是 Orbiter 和其他桥接协议之间的显着区别。 EOA,全称为 Externally Owned Account,字面翻译过来就是 “外部拥有账户”,也就是我们在使用区块链时,最常接触到的账户类型。 再通俗一点,EOA 其实就是我们的个人账户,即我们的钱包地址,它与具有交互功能的合约账户不同。 Orbiter 跨链协议使用 EOA 地址有什么好处? 最大的好处就是低成本而且速度快。 因为省去了不必要的合约交互,不需要一个专门的中间机构去铸造/销毁资产,Sender(资产兑换方)和 Maker(做市商,即承接跨链兑换需求方)之间直接进行转账。 大多传统跨链桥需要大约 10 分钟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资产跨链,但使用 Orbiter,用户平均可以在 30 秒内完成资产的跨链。 3、支持以太坊原生资产 在 Orbiter 跨链协议中,不需要铸造资产。 众所周知,比特币作为市值最高的加密货币,由于 gas 费用高、传输速度慢等原因,它的流动性潜力并未完全发挥出来。 为了把市值最高的加密货币 BTC 引入到以太坊 DeFi 生态中,促进其流动性,常见的做法是把 BTC 进行封装,例如封装为以太坊上的 ERC20 代币 WBTC,从而释放 BTC 的流动性潜力,这其实也是一种跨链的思路。 但 Orbiter 跨链协议支持以太坊原生资产,并不需要进行封装等操作。 Orbiter 是如何跨链的?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例如 A 想要把它的 0.1ETH 从 zkSync 链转到 Arbitrum 链上。 使用 Orbiter 完成跨链的大体过程(暂不考虑费用)为: 1)A 作为一个 Sender,在 zkSync 上转 0.1ETH 到 B(其中的一个 Maker,可理解为跨链承接商)的地址,这一步骤只发生在 zkSync 链。 2)B 作为一个 Maker(跨链承接商)在 zkSync 上收到 0.1ETH。 3)B 在 zkSync 链上收到 0.1ETH 后,再到 Arbitrum 链上转 0.1ETH 到 A 的 Arbitrum 地址中,这一步骤只发生在 Arbitrum 链。 4)B 在 Arbitrum 链上收到 0.1ETH。 纵观整个跨链过程可以看到,并不需要资产封装等步骤,而是原生资产在不同地址之间的转移。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两次代币转移,都是在以太坊的 Layer2 网络上,而 Layer2 网络的转账费用非常低,速度也更快。 举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 这就像中国人与美国人交流,由于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双方之间的交流需要翻译作为中介,交流的成本当然会更高。 而如果是湖南和湖北人交流,因为它们都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和信仰,不需要一个翻译作为中介,交流起来要畅快许多,成本当然会低很多。 五、运行机制 1、两个角色 在 Orbiter Finance 中,有两个角色,Sender 和 Maker。 Sender 就是发起跨链转账的人,跨链的需求方,而 Maker 则是流动性提供者,Sender 的对手方,即跨链服务的承接方。 当 Sender 发起转账时,Maker 为其提供流动性,而智能合约则确保整个过程的安全。 Maker 在为 Sender 提供 cross-rollup 之前,需要在 Orbiter 的合约中存入多余的保证金,并在协议中设置服务费规则。 在执行过程中,Sender 将资产发送至 Resource 网络上的 Maker,而 Maker 将资产发送回目标网络上的 Sender。 如果 Maker 有不良行为,例如在收到 Sender 转来的资产后,并没有在目标网络上给 Sender 方转账。 这时,Sender 可以用 Maker 的保证金向合约发起仲裁请求,然后获得超额补偿。 2、Maker 操作流程 在 Orbiter 跨链协议中,会给 Maker 提供一个客户端,当然了,Maker 也可以自己去部署一个客户端,这样就可以实现回款流程的自动化,也就是 Maker 后端的一些操作可以自动完成。 在 Maker 的这个客户端里面,会对用户跨链的币种、金额、跨链网络等数据去进行一个监听,根据监听到的数据,客户端就可以实现相应的自动化操作,这是一个正常的流程。 3、去中心化防作恶机制 但是,Maker 也是有作恶的可能的。 为了应对 Maker 作恶问题,Orbiter 采用了「提前信任 + 争议仲裁」的这样一个解决方案。 Orbiter 默认是信任 Maker 的,默认这些 Maker 会正确的处理资产,会把相应的资产返回给用户,但是 Maker 存在作恶的可能,例如收到跨链用户的资产后,把用户的资产扣下,并不在目标链上给用户返回资产。 因此,Orbiter 采用了一套去中心化机制,主要通过三个合约即 MDC、EBC 和 SPV 去实现防止 Maker 作恶。 1)MDC 合约 MDC 是 Market Deposit Contract(市商存储合约)的缩写。 MDC 合约有两个功能:保管 Maker 的保证金以及处理 Sender 的资金返还和补偿。 2)EBC 合约 EBC 是 Event Binding Contract(事件绑定合约)的缩写。 该合约用于证明源网络和目标网络上交易的有效性。 3)SPV 合约 SPV 是 Simple Payment Verification 的缩写。 它是一个简单的交易验证合约,用于证明源网络上交易是否真的存在。 例如 Sender 从Arbitrum 上发送了 0.1ETH 给 Maker,SPV 用于证明这笔交易是否真实存在。 然后通过这三个合约会运行一套机制,Orbiter 可以确保当 Maker 作恶的时候,用户不会遭受资产的损失。 如果 Sender 转账给 Maker 之后,Maker 没有正确地将代币发送给 Sender,争议解决程序将按以下步骤进行,以帮助 Sender 获取代币: 1)Sender 需要向 SPV 合约提供相关的源网络上交易。 2)Sender 通过 Orbiter 的 MDC 合约申请仲裁。 3)MDC 合约从 SPV 合约获取源网络上交易的存在证明,并确认该交易已在源网络上发生。 4)MDC 合约从 EBC 合约获取源网络上交易的有效性证明。MDC 合约根据 Orbiter 的规则确认源网络上交易是合法的,且该交易是由 Sender 向 Orbiter 的 Maker 发送的,具有合法的识别码。 5)MDC 合约会将此仲裁设置为待处理案件,Maker 需要在 0.5~3 小时内提供目标网络上交易。 如果 Maker 在规定时间内可提供正确的目标网络上交易,MDC 合约就可以从 EBC 合约获取目标网络上交易的有效性证明,确认目标网络与源网络上的交易匹配,MDC 合约将关闭此仲裁并向 Sender 显示目标网络上的交易; 反之 Maker 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提供相关的目标网络上交易,Sender 可触发 MDC 合约作出仲裁。 6)MDC 合约开始对 Sender 补偿。 7)MDC 合约会将代币和补偿(约 15 美元)发送回 MDC 合约部署域名上的 Sender。其中,返还和补偿给 Sender 的代币是从 Maker 的抵押保证金中扣除。 4、超额保证金机制 此外,为了防止 Maker 作恶,Orbiter Finance 还推出了超额保证金机制。 在 Orbiter 协议中,Maker 需要提供两部分资金,一部分用于流动性的资金,即兑换给用户的资金,另一部分是超额保证金。 如果 Maker 不诚实导致 Sender 没有如期在目标网络收到 token,那么 Sender 的所有损失将会从超额保证金里支出,并且 Sender 还会得到一笔赔偿,这笔赔偿也是来自于 Maker 的超额保证金。 那么,在 Orbiter 协议中,Maker 有足够的动力去提供较好的服务吗? 首先,在 Orbiter 的机制中,Maker 可以从每项跨链服务中获得可观的收入(没有无常损失风险)。 其次,如果 Maker 没有及时向 Sender 发送正确的信息,Orbiter 的 MDC 合约将会进行发送回去,并以 Maker 的保证金补偿给 Sender。 所以,Orbiter 的设计,既可以防止 Maker 作恶,而且还能够激励 Maker 提供更好的服务。 5、费用 对于 Sender 来说,Orbiter 的费用包括交易费和预扣费。 交易费用:支付给平台和 Maker 的费用,按照转账金额的百分比来收取。 预扣费:预付给 Maker 的费用,用于 Maker 支付目的地网络转账时的 Gas 费用。 由于 Gas 费用不稳定,Orbiter 会根据目的地网络的 Gwei 调整费用,以确保 Orbiter 的费用低于平均水平,但这种调整并不频繁。 六、Orbiter 优势 1、跨链速度及费用 通过 https://chaineye.tools/bridge 我们可以查询以太坊 L2 一些跨链桥的速度和费用。 假如我们从 OP 链/ARB 链上转 1000USDC 到 ZK 链,看看这些跨链桥的费用以及速度: 可以看到,Orbiter 的速度是最快的,基本上在 20–45 秒内就可以完成跨链,而排名第二的是 Meson 则需要 1–4 分钟的时间。 而如果按照交易费用排名,Orbiter 排名第二,但排名第一的 Meson 费用为0,Meson 每天有 5笔/$5000 免手续费的额度。 同样的场景,我们看看其它跨链桥需要的时间: Layerswap:2–5分钟,费用:2.44U bungee:2–10分钟,费用:4.77U cBridge:5–20分钟,费用:4.62U 在进行跨链操作时,速度和费用都是我们比较看重的因素,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综合速度和交易费用,Orbiter 还是非常优秀的,尤其是跨链速度远比其他跨链桥要快很多。 在 Orbiter 跨链桥中,跨链所需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 30 秒左右,最慢的要属以太坊主网,即从以太坊主网跨到二层网络,或从二层网络跨到以太坊主网,大概需要45秒,最快的是 BNB链和 ZK链之间的跨链,最快5秒钟就可以完成资产跨链。而其它以太坊 Layer2 跨链桥,一般则需要2分钟以上的时间。 2、安全 在 Orbiter 跨链协议中,去中心化防作恶以及超额保证金机制,避免了做市商收到资金后的不作为风险,保障了用户的资金安全,增强了协议的安全性。 再加上 Orbiter 是搭建在以太坊上的,继承了以太坊的安全性,所以,Orbiter 在保障资金安全方面还是很有优势的。 3、活跃用户 可以通过 https://www.orbiter.finance/data 查看一些跨链桥的活跃用户。 经过 Orditer L2 Data 平台的数据统计,Orbiter 在活跃用户以及用户广度方面,都是比较有优势的。 4、官方背书推荐 StarkNET 官网推荐了 Orbiter 跨链桥,而且是排名第一位的推荐。 Zksync 官网在跨链桥里边推荐了 Orbiter。 Optimism 也在生态的跨链桥细分项目里边推荐了 Orbiter 跨链桥。 Orbiter 跨链桥有了官方的背书,可信度自然就会上来。而且,官方推荐也会给 Orbiter 带来不少用户。 5、L2 Data 除了跨链的功能,Orbiter 还推出了一个 L2 Data(数据看板)。 L2 Data 支持 Arbitrum、Optimism、Starknet 和 zkSync 数据,指标包括账户和交易、TVL、用户和用户年龄、活跃用户比例、新用户比例、交互、新合约等。 Orbiter L2 Data 致力于为个人投资者、机构、开发者提供更全面、科学、有效 Rollups 生态链上数据。 L2 Data 也是 Orbiter 区别于其他跨链桥所独有的功能。 七、未来展望 1、坎昆升级,L2 爆发,跨链需求增加 根据 Orbiter L2 Data(https://www.orbiter.finance/data)平台的数据统计,从去年年底以来,以太坊 L2 的总交易数(Transactions)开始超越以太坊主网的交易数。 目前,以太坊 L2 的总交易数已经是以太坊主网交易数的3倍多,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大量为了撸空投而进行的交互行为。 不过,即使一些交易是为了撸空投,但数据至少也说明了以太坊 L2 生态发展现状,毕竟 Layer2 网络费用低、可扩展性更高,越来越多的项目方选择在以太坊 Layer2 上搭建自己的项目,或多其它链上迁移到以太坊 Layer2。 随着以太坊坎昆升级(可能到年底了,目前没有确切的时间)的完成,将会大幅降低以太坊 Layer2 网络的交易费用,当 Layer2 网络交易费用越来越趋近于0时,很可能会带来以太坊 Layer2 生态的大爆发。 以太坊 Layer2 生态发展越来越繁荣,对于跨链桥的需求当然也会大幅增加。 以跨链桥 Orbiter 的优势,也一定会获得更大的市场。 2、Orbiter X 和 Orbiter Protocol 的巨大潜力 根据 Orbiter 的 Roadmap,Maker System 和 Orbiter X 将于 Q2-Q3 发布,但具体日期目前并未确定。 Orbiter X 是一种增强版的 Orbiter,提供了一个简单而安全的平台,用于执行跨链和跨资产转移。通过强大的Maker系统和去中心化的跨 Rollup 桥来提供支持,这些功能使得 Orbiter X成为任何想要以快速、安全和经济高效的方式在不同网络之间转移资产的人的理想选择。 根据官方 Orbiter Medium 的介绍,Orbiter 的目标不仅仅是充当 L2 跨链桥,而是要充当以太坊扩展的基础设施,Orbiter 要成为通用的以太坊协议。 Orbiter Protocol 以以太坊扩展为中心,由一系列前沿功能所驱动,例如零知识算法、EIP-4337(账户抽象)、递归证明和消息同步,这些功能旨在促进更好的可扩展性、互操作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以太坊网络的整体可用性和采用率。 Orbiter 向 Orbiter Protocol 的过渡,反映了该平台致力于增强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决心。 届时,Orbiter 不仅仅是一个跨链桥协议,而且还是通用的以太坊基础协议,这无疑调高了我们对 Orbiter 未来的想象力空间。 3、发行平台代币的预期 众所周知,虽然 Orbiter 已上线两年多了,而且项目发展得也相当不错,但 Orbiter 一直还没有发行项目的原生代币,官方也未透露关于发币的消息。 不过,关于 Orbiter 要发行原生代币的传闻一直都有,由于项目方发币的预期,所以有不少用户是为了撸空投而使用 Orbiter 的。 总之,随着以太坊 Layer2 的爆发,跨链桥的需求量也将会激增,而 Orbiter 作为专注于 Layer2 跨链桥细分赛道中的佼佼者,加上项目方的远大愿景(成为以太坊基础协议),未来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很可能会成为以太坊 L2 跨链桥中的引领者和标准制定者,再加上项目还未发行原生代币,Orbiter 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的项目。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8-02
ABGA会员六月大事记摘要中文版
go
lg
...
cl、Maple、Clearpool、
Matrixport
、Solv Protocol和Defactor的创始人和高管,从多个角度探讨了DeFi中RWAs(实际资产代币)的挑战、机遇和未来发展。有超过47.2k人收听。您可以在这里收听:https://twitter.com/BingVentures 。 研报输出 1. Bing Ventures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深入探讨了将零知识证明应用于比特币网络的可能性,比较了现有方案,探讨了限制,并讨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您可以在这里阅读:https://medium.com/coinmonks/how-will-zero-knowledge-proofs-empower-bitcoin-ce3f89f55a9 2. Bing Ventures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研究了账户抽象钱包的安全功能和漏洞,并讨论了如何在用户体验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探讨了AA(账户抽象)解决方案的未来发展。您可以在这里阅读:https://medium.com/coinmonks/account-abstraction-wallets-user-experience-security-and-the-future-688b66cfc73d 3. Bing Ventures发表了关于蓬勃发展的Starknet生态系统的文章。文章介绍了StarkNet的优势功能,分享了生态系统中的创新项目,并探讨了生态系统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前景。您可以在这里阅读:https://www.linkedin.com/pulse/why-starknet-ecosystem-so-explosive-recently-bing-ventures%3FtrackingId=Z0r6DRRMU6mklbqDBbxX1w%253D%253D/?trackingId=Z0r6DRRMU6mklbqDBbxX1w%3D%3D IBG 1.6月1日,PreIN举办“香港新政将如何影响下半年的行情走势”推特空间活动。 2.6月6日 ,PreIN联合AvatarSense Club在成都举办“NFT数字艺术与社区生态共建出路何方”数字经济应用发展沙龙会。 3.6月25日,PreIN联合AvatarSense Club在成都举办“AI应用创新治理与互联网3.0创作者、创意保护”数字经济应用发展沙龙会。 4.6月25日,IBG CAPITAL宣布对DID信用协议Getaverse进行战略投资。 5.6月30日,PreIN举办“RWA:未来10万亿赛道的现状与趋势”推特空间活动。 Castbox 1. 在七月份,Gamefidash进行了产品迭代更新,增强了关键界面和API。该公司旨在在第三季度末完成开发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搜索引擎,以帮助用户发现和搜索Web3游戏。 2. 在品牌合作方面,Gamefidash已与许多Web3游戏和元宇宙项目建立了战略协议。国家文化和旅游局、文化和旅游行业品牌以及Gamefidash都受邀参加了U2GO文化和旅游NFT平台的启动仪式,该活动在Utour Tourism (SZ.002707)举行。 3. Gamefidash.com上展示了超过150款Web3新游戏,并且该公司与Moon X等项目合作组织了多次AMA、Space活动和其他活动。 CONTACT US Website: http://www.abga.asia/home Email: admin@abga.asia Linktree: https://linktr.ee/abgaasia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7-28
2028年比特币价格或将达到 30 万美元
go
lg
...
万美元。与此同时,加密货币服务提供商
Matrixport
表示,预计到 2024 年底,比特币价格将升至125,000 美元。 自今年年初以来,比特币已上涨约 70%,目前交易价格为 29,300 美元,而 2022 年下跌了 64%。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7-28
一文解读KINE资产实力及技术团队
go
lg
...
otocol、Amber Group、
MatrixPort
、Polychain Capital、Ethereum 和 Cosmos 等。在2020 年 10 月,Alex Pack 被火币聘请为火币战略投资部投资顾问。 综合资产实力和技术核心团队是选择交易首要考察指标,资金充足为交易所的充值、交易、提现等操作做了安全保障,同时资金雄厚代表可以长期运营,而优秀的技术团队则可以保证用户资产安全,提供流畅便捷的交易机制,在日常使用中操作简单、设计合理,服务配套的交易平台,将会让你的交易更加愉悦。能够同时做到上述要求的,则可以判定为优质交易所。 而Kine则完美的符合了上述条件,Kine是以建立用户资产安全、交易流畅为理念,不断创新,不断沉淀,致力成为去中心化衍生品最权威交易平台之一。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7-25
上一页
1
•••
22
23
24
25
26
•••
31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重大信号!彭博:特朗普拟堵住贸易漏洞 恐危及中国70%的对美出口
lg
...
中美重大消息!彭博:中国黑客利用微软漏洞,美国核武机构也被入侵
lg
...
特朗普突然祭出关税绝招:接下来轮到欧盟!中美传积极进展,今日小心这一风暴
lg
...
日本突发重磅!日本读卖新闻:日本首相石破茂最快将于本月宣布辞职
lg
...
特朗普突然宣布!中美贸易传新消息 黄金来到顽固阻力 是突破还是回落?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1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