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在此背景下积极拥抱变革,早在为微软提供服务时就开始了AI领域的投入,并从2023年起加大了力度。我们的目标是在大模型与客户应用之间搭建桥梁,使AI技术能够真正应用于企业管理及生产流程中。我们在农业、能源、化工、金融等领域持续深耕,并与高校及大型企业合作,针对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联合研发。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紧跟AI发展的步伐,积极探索适合企业客户应用的解决方案,力求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保持领先地位。谢谢! 3、公司新业务领域去年实现了多少收入?如何展望新业务的增速? 答:2024是我们规模推进新业务的第一年,主要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端到端的服务。与传统业务侧重于开发和测试不同,我们现在从咨询开始,涵盖战略、人力资本、财务、运营效率以及IT蓝图设计等多方面服务,并延伸至出海相关的咨询服务;通过咨询帮助客户诊断企业运行中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还为客户提供运维和运营支持,确保系统能够顺利运行。 在2024年里,新业务在多个行业取得了突破,让潜在客户了解我们的新业务方向上的能力,也在订单数量上实现了显著增长,达到了8.1亿元的订单额。然而,一方面是新业务订单节奏的问题,另一方面新业务中大多数是项目制推进,按照会计准则上采取终验法确认收入,也即需要项目全部完成并由客户验收完成后才能计入收入,因此去年实际确认的收入相对有限。随着项目的逐步完成,这些订单将在2025年逐步转化为收入。 2025年第一季度,尽管是一年中签单量较小的时期,新业务依然获得了1.5亿元的新订单,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这表明我们的业务正在快速发展。随着时间推移,更多的订单将逐步转化为收入。基于去年的订单情况及今年新签订单的趋势来看,预计新业务在2025年的收入将比2024年有显著提升。谢谢! 4、现在市场对MCP(模型、芯片、平台)的关注度较高,公司开发了AIagent平台,是否进行了MCP的适配及应用端开发? 答: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我们并不是大模型的开发者,而是将自己定位为两个角色:一是提供大模型数据训练相关服务;二是致力于将大模型与行业客户的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大模型能够在客户环境中落地生根,这包括模型调优和适应客户的特定环境及数据需求。基于此,公司在2024年发布了AIagent平台,该平台能够适配当时几乎所有主流的大模型和芯片,无论是国产还是海外的产品。这不仅解决了向下兼容的问题,也为企业和内部开发者提供了简便的开发接口,使得他们无需深入了解大模型底层技术即可开发企业级应用。 业界普遍认为,为了让经过调优的模型发挥最大效能,AIagent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我们也在一些行业中积极尝试,开发与企业应用甚至生产过程相关的AIagent。我们的目标是利用现有的底层技术,为客户提供所需的应用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持续跟踪大模型的技术发展,进行更多的适配工作,并关注AIagent等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构建适合客户需求的应用。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所提供的软件能够在不同大模型平台上运行,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在进行,并将持续优化和完善。谢谢! 5、公司2025年的收入预期如何? 答:2025年,我们将在传统业务方面持续优化结构,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实施降本增效措施,并与大客户深度绑定,确保业务稳定发展,现金流良好;同时,我们也期待新业务在2025年能够取得较快拓展,并在财务报表端实现收入释放。 通过不断优化传统业务和加快新业务的增长,我们希望整个公司在2025年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实现稳步的进步和提升。谢谢! 6、公司对未来毛利率变化趋势的展望? 答:在今年较为复杂的大环境下,公司通过持续优化行业结构、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同时内部持续进行降本增效等措施,整体毛利率基本保持了相对稳定。展望2025年全年,随着公司现有业务调整、新业务规模的逐步提升,希望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可以保持稳定,并在未来几年通过业务结构优化得以持续提升。谢谢! 7、目前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公司的海外业务是否有影响?如何应对? 答: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国内和海外行业客户提供包括咨询、行业解决方案和软件开发测试运维等在内的综合信息技术服务,目前的关税战对公司国内和海外业务没有直接影响。 近年来,公司一直持续加快全球业务布局的优化和完善,加速海外区域市场(如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的本地化部署、交付和运营能力建设,以支持跨国企业客户的全球战略布局和多元化业务需求;同时积极布局和拓展中企出海及其他区域客户全球运营等业务机会。 未来,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中美关税和经贸政策的变化,评估并探索非敏感领域的业务布局,确保公司海外业务的平稳和韧性发展。谢谢!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