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口罩概念股火热,稳健医疗涨超5%,创业板ETF博时(159908)飘绿
go
lg
...
华泰证券表示,随着防控政策持续优化,
医药行业
低点已过,机构认为防控政策及发展形势快速变化,跟踪相关的药品、疫苗、抗原检测等主题的结构性演绎,建议关注院端诊疗复苏、医药反转及防控主题的结构性交易机会三大主线。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自动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2-12-12
医药股持续飙涨,明德生物涨停,医药ETF基金(159838)涨超1%
go
lg
...
新基建、及政策影响,我们看好2023年
医药行业
投资机会,建议医药投资着眼长远,布局长期可以跨越政策周期的长线品种。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自动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2-12-12
午评:A股三大指数弱势震荡沪指跌0.63%,新冠药物及口罩概念抢眼
go
lg
...
新冠药物、中药、信创等概念活跃。
医药行业
抢眼,中药、熊去氧胆酸概念等分支活跃,精华制药、大理药业、盘龙药业、英特集团、新华制药、贵州百灵、赛隆药业、等涨停; 口罩概念股受关注,道恩股份、泰达股份、浙江富润、漫步者涨停; 抗原检测概念活跃,毅昌科技触及涨停,上海凯宝、天瑞仪器、翰宇药业、明德生物等大涨; 信创概念午前震荡上行,恒银科技、太极股份、云赛智联等涨停; 房地产板块走弱,万通发展跌停,大悦城、滨江集团、首开股份等跌超5%; 个股方面,拟募资收购价值数十亿元珠海免税100%股权,格力地产二连板; 拟5.9亿元扩产新能源新材料,道恩股份涨停; 拟投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奥联电子20%涨停; 与宁德时代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祥鑫科技涨停; NICE GROWTH LIMITED拟减持不超过6%股份,三只松鼠跌超2%; 终止购买阿里锂源49%股份,金圆股份跌停。 对于市场,中金公司认为,投资者可重点关注12月可能召开的重要会议对经济基本面预期的改善节奏、地产政策在供需两侧持续加码后产业链的修复、海外环境尤其是美国通胀及货币政策的变化等。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短期紧跟政策边际变化的节奏,中期可偏成长,沿三条主线布局:一是政策出现边际变化受影响大的领域,如地产链、食品饮料、家电、轻工家居等。二是高景气、有政策支持的科技软硬件、高端制造、军工等。三是股价调整相对充分的医药、互联网等。 西部策略分析称,尽管经历一定1个多月的反弹,但从估值水平、交易拥挤度、仓位、ROE四个维度来看,当前消费板块普遍仍然处于性价比区间,分行业来看,家电、商贸零售、电子、纺织服装、轻工的综合性价比较高。细分行业来看,白电、黑电、厨卫、生物制品、食品加工、贸易、一般零售、消费电子、光学光电子、乘用车、服装家纺、饰品、造纸等处于高配置价值。 广发策略建议,A股行业配置上关注,1. 托底:地产链(地产适度信用下沉/家电家具)、受益于防疫政策优化的出行链(休闲服务)和中期受益的医药链(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中药);2. 重建:央国企价值重估(能源/科技央企),反垄断政策预期稳定(互联网/平台经济)。主题投资“国家安全”(国产软件等)、国企改革(建筑等)。
lg
...
金融界
2022-12-12
华西策略:岁末年初之防疫政策优化后的三条投资主线
go
lg
...
生医药和消费行业短期超额收益明显,其中
医药行业
持续性强;2)中国台湾防疫政策放松后,观光、纺织、汽车等消费行业持续性较强。 四、投资策略:演绎估值修复,围绕政策发力方向布局。我们认为11月11日以来的A股是非常典型的一轮估值修复的行情,可类比于上海解封之后的“六月”行情。经济基本面的扭转难以一蹴而就,但防疫政策优化后的经济复苏预期快速发酵。12月政治局会议已明确提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优化疫情防控措施”,预计疫情对经济社会影响最大的阶段将逐步过去。以一个月维度来看,A股结构性机会仍多,接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主要看点,围绕政策发力方向布局。配置上,建议关注: 1)受益于防疫政策优化的:医药、可选消费(餐饮、旅游、酒店、航空)、必选消费; 2)疫后复工复产相关的:央企基建; 3)稳增长和产业政策发力方向:地产产业链、安全产业链等。 ■风险提示:政策调整超预期;疫情反复;黑天鹅事件等。 目 / 录 正文 01国内防疫政策持续优化,提升防控科学性、精准性 今年11月以来,国内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1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了“进一步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疫苗接种、服务保障企业和校园等疫情防控、滞留人员疏解等方面采取更为精准的举措。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了“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措施涉及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风险区域的划定、外防输入、整治层层加码、医疗救治、疫苗接种和药物储备等。包括: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等。 12月7日,“新十条”发布,在“二十条”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干扰。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十条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的措施,包括: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优化调整隔离方式;落实高风险地区“快封快解”等。 “新十条”出台后,各地区疫情防控政策迅速调整优化,多地出台刺激政策或发 放消费券,支持旅游、免税、餐饮等领域的消费。随着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和防控效 率的提升,疫情对经济的干扰进一步减弱将是大趋势。 02内外资风险偏好抬升,北向资金大举进攻 防疫优化政策密集出台下,内外资对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期有了明显改善。“二十条”和“新十条”防疫优化措施的出台均伴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行情,叠加美元指数走弱,中国资产的吸引力得到提升,全球资金流出压力放缓。北向资金大举进攻A股,11月11日至今(截至12/8)累计净买入规模达874亿元,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净买入最密集的时期。 “二十条”发布后,长端债券收益率上行,A股走估值修复行情,上证指数重回3200点附近。11月11日至12月9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近20BP,中美利差倒挂幅度从-112BP收敛至-68BP,经济复苏预期为主要驱动;权益市场方面,在市场风险偏好的驱动下,A股走出了一轮估值修复的行情。11月11日至12月9日,A股风险溢价从3.34%回落至2.85%,当前位于近三年+1倍标准差的下方。杠杆资金也出现净买入,两市融资余额上行至1.47万亿附近,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之比也回升至7.5%上方的年内相对高位。 03从周边地区经验看防疫政策放松的影响 参考周边地区防疫政策调整后消费走势,若政策放松后出现新增病例大幅反弹,居民消费复苏节奏将受到扰动。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若叠加消费券发放等刺激政策,居民消费意愿将大幅反弹。 权益市场表现方面,防疫政策放松并不能使得股市出现趋势性的改变,经济本身所处周期决定股票市场走势。结构方面,医药和消费板块实现超额收益的概率较高。 3.1.防疫政策调整时间较长 从周边地区防疫政策调整路径看,以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为例,其调整均经历了几个月至一年多不等的时间,整体节奏上是渐进式的放松。 一、中国香港地区疫情防控政策调整路径 中国香港自2022年4月起逐步调整防疫政策,9月份政策明显放松,政策放松后疫情较为平稳。2022年4月21日,中国香港开始分阶段放宽社交距离措施,5月份进一步放宽。9月26日,香港对入境检疫隔离政策作出调整,由“3+4”改为“0+3”、取消上机前必先取得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用快测代替、取消未打针人登机限制等。“0+3”政策实施后,香港地区的确诊病例、死亡病例数及比例基本稳定。11月3日,香港解除对餐饮场所堂食的时间限制;11月17日,香港进一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包括在顾客一般会佩戴口罩的处所,疫苗通行证由“主动查核”改为“被动查核”等。 二、中国台湾地区疫情防控政策调整路径 2022年初起,中国台湾疫情防控政策逐步优化,9月份之后明显宽松。2月份,中国台湾放宽外籍商务人士入境限制规定,3月份放宽疫情警戒标准,松绑戴口罩规定,调整入境居家检疫政策等。9月份之后,台湾防疫政策明显宽松,例如开放旅客自行驾车,全面恢复免签待遇,取消机场核酸检测等;10月13日起,中国台湾正式将入境政策调整为“0+7”,同时开放免签证国家/地区入境,取消观光禁团令;11月8日起,台湾将确诊者隔离措施放宽为“7+n”天,同住接触者改“0+7”自主防疫,取消居家隔离,不再强制公共场所量体温,并取消旅行团、健身房、边境、八大行业等疫苗3剂令。 三、新加坡疫情防控政策调整路径 新加坡从2021年中宣布“与新冠共处”,到2022年10月恢复日常活动的正常状态,总体上经历了一年多时间。2021年6月,新加坡政府打出“与新冠共处”的口号,随后疫情放宽政策逐步宽松。但到12月,由于奥密克戎变种迅速传播,新加坡阶段性暂停了疫苗接种者旅游走廊计划。2022年3月,新加坡宣布奥密克戎疫情高峰期已过,将迈向“与新冠共存”,此后疫情管控政策走向全面宽松。 3.2.疫情本身的发展和刺激政策决定消费反弹的力度 从周边地区经验看,疫情本身的发展和刺激政策共同决定消费反弹的力度。以中国香港为例,今年4月,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宣布首阶段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并发放消费券支持消费,居民消费意愿明显回升,4月香港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同比增速大超市场预期。另一方面,防疫政策放松后的新增病例的反弹将限制居民消费的复苏。以中国台湾为例,今年4月起,中国台湾地区防疫政策持续放松,但由于新增病例抬升,居民消费信心指数持续下滑,零售营业额同比增速自 6 月以来也逐月回落。 (1)中国香港:疫情缓解叠加消费券刺激,4月居民消费大幅反弹。 2022年4月,疫情缓解叠加政府消费券刺激,中国香港地区消费出现大幅反弹。促消费政策方面,4月7日起,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向约630万名符合资格的市民发放2022年消费券计划第一阶段的电子消费券,每人5000港元,该阶段消费券涉及金额约315亿港元。在消费券发放的刺激下,香港各大商圈的零售额和客流大幅回升。根据新鸿基披露,4月7日至10日,旗下15商场生意及人流分别较上月升20%及30%。4月21日,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政府宣布首阶段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同时疫情处于可控范围内,居民的消费意愿明显回升。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数据,4月香港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为301.73亿元,同比增长11.68%,大超市场预期。 (2)新加坡:防疫政策放松后,消费数据逐步恢复。 自新加坡2021年6月宣布“与新冠共处”以来,消费数据呈现逐步恢复态势。2022年4月22日,新加坡全面放开堂食,进一步放开边境,带动5月新加坡餐饮服务指数(现价)同比增长40%,零售销售指数(现价)同比增长18.1%。2022年4月-9月,新加坡零售销售指数(现价)同比增速持续双位数高增长。截至2022年二季度,新加坡私人消费支出同比增速达12.23%,增速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3)中国台湾:4月起防疫政策边际宽松,但疫情反弹导致消费者信心持续下滑。 防疫政策放松后的新增病例反弹将限制居民消费的复苏。2022年4月,中国台湾防疫政策边际放松,缩短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天数,从“10+7”调整为“3+4”模式。随后的一个月,中国台湾地区出现了政策放开后的第一个感染高峰,5月份每百万人新增病例最高达到3500例。随后尽管台湾的防疫严格指数逐步下降,但由于疫情的反复,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滑,零售营业额同比增速自 6 月以来也逐月回落。根据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数据,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61.22点,为2009年12月以来新低。 3.3.防疫政策调整,对股市带来哪些影响? 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股市和防疫政策调整的相关性来看,疫情防控政策放松并不能使得股市出现趋势性的改变,经济本身所处周期决定股票市场走势。伴随防疫政策边际宽松后的新增病例反弹或海外黑天鹅事件,均有可能导致权益市场的波动加大。 1)中国香港4月份放宽社交距离措施,9月底实行“0+3”,防疫措施进一步放宽。但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海外流动性紧缩影响,今年1-10月,恒生指数大幅下跌37%;2)中国台湾的防疫政策自2022年初起逐步宽松,2022年1-10月,台湾加权指数震荡下行;3)新加坡防疫政策在2021年6月和2022年4月两轮边际宽松时,PMI处于景气区间,新加坡股指表现为震荡上行;2022年8月新加坡防疫政策第三轮边际宽松时,PMI迈向荣枯线下方,新加坡股指表现为震荡后下行。 从港股和台湾市场行业表现来看,防疫政策明显优化后,医药和消费板块实现超额收益的概率较高。 1)中国香港防疫政策放松后,恒生医药和消费行业短期超额收益明显,其中
医药行业
持续性强。中国香港防疫政策明显放松后(9月26日起实行“0+3”)的5个交易日和10个交易日,恒生医疗保健业和必需性消费领涨;防疫政策放松后的20个交易日,恒生医疗保健业领涨;防疫政策调整至今,恒生医疗保健业持续领涨。 2)中国台湾防疫政策放松后,消费行业持续性较强。中国台湾的防疫政策明显放松(9月1日起开放入境旅客自行驾车等)后的5个交易日,台湾消费行业(食品、防止、观光、贸易百货等)表现居前;防疫政策放松后10个交易日,消费、医药和信息技术(纺织、计算机及外围设备、食品、生技医疗、观光等)表现居前;防疫政策放松后20个交易日,观光和食品行业领涨;防疫政策调整至今,台湾观光、纺织、汽车、电子零组件等行业持续性较强。 04投资建议:演绎估值修复,围绕政策发力方向布局 我们认为11月11日以来的A股是非常典型的一轮估值修复的行情,可类比于上海解封之后的“六月”行情。经济基本面的扭转难以一蹴而就,但防疫政策优化后的经济复苏预期快速发酵。12月政治局会议已明确提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优化疫情防控措施”,预计疫情对经济社会影响最大的阶段将逐步过去。以一个月维度来看,A股结构性机会仍多,接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主要看点,围绕政策发力方向布局。 配置上,建议关注:1)受益于防疫政策优化的:医药、可选消费(餐饮、旅游、酒店、航空)、必选消费;2)疫后复工复产相关的:央企基建;3)稳增长和产业政策发力方向:地产产业链、安全产业链等。 05风险提示 政策调整超预期;疫情反复;黑天鹅事件等。
lg
...
金融界
2022-12-11
本周十大牛熊股:熊去氧胆酸概念股宣泰医药、新华制药领跑,粤传媒“风光不再”
go
lg
...
股主要集中在医药、商贸零售等板块之中。
医药行业
中主要是熊去氧胆酸概念股宣泰医药、新华制药分别大涨68.65%、52.76%,重点产品为“快克”的金石亚药涨近40%,熊去氧胆酸叠加抗原概念的上海凯宝涨超28%;商业百货板块中的人人乐涨幅达48.38%;抗菌面料概念股如意集团涨41.15%;互联网医疗(家庭医生)概念股朗玛信息大涨31.08%;虚拟现实概念股苏大维格涨近29%;跨境电商概念股跨境通、小商品城亦有出色表现。 本周十大牛股(备注:不含ST股及上市天数小于30天的股票) 此前因彩票+足球概念双重提振而大涨的粤传媒本周跌成第一熊股,跌幅超过23%;房地产板块中深振业A、中国武夷额分别下跌19.5%、17.24%,另外深振业A亦因为否认重组传闻而回调;股权变更概念股国立科技本周开启回调模式,此前的30余个交易日股价翻倍;石油、天然气板块中的贝肯能源、水发燃气本周跌幅均超过15%;绿电概念股新风光、大数据+国资云概念股美利云、包装行业的大胜达跌幅亦超过15%;北交所股票硅烷科技跌近15%。 本周十大熊股(备注:不含ST股及上市天数小于30天的股票)
lg
...
金融界
2022-12-11
沪指重返3200点!港股互联网刷新近半年新高,“喝酒吃药”+地产携手上攻!
go
lg
...
券商纷纷发声:华创证券在《蓄势待发——
医药行业
2023年策略报告》中表示,对2023年
医药行业
的行情充满信心,认为当下正是集采政策对行业影响的低点、防控政策对行业影响的低点、行业估值的低点,更是新一轮医药大行情的起点。 上海证券认为,疫苗+抗原自测+中药将会成为精准防控必不可少的工具包。随着科学精准防控的进一步落实,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政策细则推出,进一步指导防控工作,让人民生活逐步回归正常。建议关注:疫苗+鼻喷剂;抗原自测试剂盒+流通;抗感冒中药等。 实际上,自2022年至今,医疗ETF(512170)获得资金大手笔加仓,自2022年以来截至12月8日,医疗ETF(512170)基金份额增长155.64亿份,位居所有主题ETF首位,持续获得资金加码。 风险提示:港股互联网ETF被动跟踪HKC港股通互联网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16.12.30,发布日期为2021.1.11;地产ETF被动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日期为2012.12.21;食品ETF被动跟踪中证细分食品饮料产业主题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日期为2012.4.11;医疗ETF被动跟踪中证医疗指数,中证医疗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于2014.10.3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不作为任何个股推荐,不代表基金管理人和本基金投资方向。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根据基金管理人的评估,地产ETF、食品ETF、医疗ETF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港股互联网ETF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销售机构(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销机构和其他销售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本基金进行风险评价,投资者应及时关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适当性意见,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销售机构所出具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基金产品并自行承担风险。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自动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2-12-09
一周透市:十大牛股熊去氧胆酸占三席,核酸退抗原进,概念股冲高,“组团”出海抢订单带火这一题材
go
lg
...
股主要集中在医药、商贸零售等板块之中。
医药行业
中主要是熊去氧胆酸概念股宣泰医药、新华制药分别大涨68.65%、52.76%,重点产品为“快克”的金石亚药涨近40%,熊去氧胆酸叠加抗原概念的上海凯宝涨超28%;商业百货板块中的人人乐涨幅达48.38%;抗菌面料概念股如意集团涨41.15%;互联网医疗(家庭医生)概念股朗玛信息大涨31.08%;虚拟现实概念股苏大维格涨近29%;跨境电商概念股跨境通、小商品城亦有出色表现。 本周十大牛股(备注:不含ST股及上市天数小于30天的股票) 此前因彩票+足球概念双重提振而大涨的粤传媒本周跌成第一熊股,跌幅超过23%;房地产板块中深振业A、中国武夷额分别下跌19.5%、17.24%,另外深振业A亦因为否认重组传闻而回调;股权变更概念股国立科技本周开启回调模式,此前的30余个交易日股价翻倍;石油、天然气板块中的贝肯能源、水发燃气本周跌幅均超过15%;绿电概念股新风光、大数据+国资云概念股美利云、包装行业的大胜达跌幅亦超过15%;北交所股票硅烷科技跌近15%。 本周十大熊股(备注:不含ST股及上市天数小于30天的股票) 五、千亿榜单 截至周五收盘,A股共130家千亿市值公司,总数较前一周增加了3家,其中其中中国银河、中国东航、合盛硅业、宝丰能源、韦尔股份新进,宁德时代、中国人寿进入“万亿市值俱乐部”。 与上周五收盘时比较,从增减市值来看,近两周的千亿市值公司中,宁德时代增长了近800亿元居于首位,市值升回万亿关口上方,五粮液市值也大增784.47亿元,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均增长了超500亿元的市值;中国海油市值单周蒸发290.16亿元,迈瑞医疗蒸发逾200亿元,阳光电源、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光伏板块个股市值政府近200亿元。 千亿市值公司市值增长TOP10 从市值增幅来看(即周涨跌幅),前五名分别亿纬锂能、美的集团、五粮液、万科A、古井贡酒;总市值降幅来看,前五名分别为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阳光电源、楹联医疗、华能国际。 当前总市值前五名的分别为中国石油(9407.28亿元)、中国银行(9302.65亿元)、招商银行(9268.29亿元)、中国平安(8701.39亿元)、比亚迪(7996.91亿元)。 六、新股风向 本周A股市场迎来12只上市新股,5只新股上市首日收盘破发,均为北交所新股,分别是绿亨科技、欧康医药、恒立钻具、秋乐种业、雷特科技,截止周五收盘,上述5只股票均处在破发状态,其中恒立钻具较发行价跌幅为16.48%。宁波远洋、光华股份上市首日顶格上涨44%,科创板晶品特装涨幅超过44%,表现较为优异。 七、主力资金 本周主力资金整体转为净流入状态,五个交易日合计净流入规模8308.45亿元,其中周一单日净流入0.92亿元。 行业维度来看,酿酒行业吸金,北周五日净流入额为67.1亿元,银行净流入24.5亿元,保险净流入12.11亿元,有色金属、家电行业、化肥行业净流入超7亿元;中药、光伏设备净流出近60亿元,软件开发净流出超50亿元,化学制药、医疗器械、电力行业、半导体、通用设备净流出超35亿元。 个股方面,五粮液5日净流入额度27.94亿元,东方财富净流入16.12亿元,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伊利股份净流入逾10亿元;以岭药业创新高,但主力资金5日净卖出额却高达24.22亿元,阳光电源净流出15.58亿元,中油资本、隆基绿能净流出近10亿元。 八、北向资金 连续4周净流入后,北向资金本周再次净流入65.5亿元,5周合计净流入781.88亿元,其中本周一净流入近60亿元。周五北向资金净卖出2.71亿元,中止连续8日净买入状态,其中沪股通净卖出39.19亿元,深股通净买入36.48亿元。 ? 北向资金净流入情况叠加上证指数 从净买入金额来看,北向资金本周净买入五粮液、美的集团、宁德时代、比亚迪、迈瑞医疗、万科A等金额较多,其中,五粮液被净买入15.56亿元,美的集团被净买入14.67亿元,宁德时代、比亚迪、迈瑞医疗、万科A也被净买入超10亿元,伊利股份、分众传媒、东方财富分别被净买入7.86亿元、5.78亿元、5.68亿元。 从净买入量看,北向资金净买入分众传媒4875.69股,净买入万科A 3481.83万股,净买入农业银行3124.29万股,净买入美的集团、中公教育等超2000万股。 北向资金一周净流入金额、净买入量前20个股 从金额来看,本周北向资金净卖出恩捷股份居首,净卖出金额为17.5亿元,固德威、阳光电源、歌尔股份均被净卖出超7亿元,长江电力净卖出6.41亿元,中国神华、恒瑞医药被净卖出超5亿元。 从净卖出量看,北向资金净卖出中国铝业5724.35万股,净卖出中国石油4059.91万股,净卖京沪高铁超4000万股,净卖出中国电建、京东方A等近4000万股。 北向资金一周净流出金额、净卖出量前10个股 九、机构调研 近一周已披露机构调研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05家(前一周为280家),重点集中在电子、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基础化工、医药生物等行业。其中18家公司获得超100家机构调研,科创板盛美上海成为机构“宠儿”,合计有281家机构调研了该公司。公司在接受调研时透露,公司已有1台ECP、3台PR清洗设备及1台单片清洗设备交付国际客户在中国的FAB厂,两台单片兆声波清洗设备已经交付美国头部客户,调试工作进行顺利。另外晶盛机电、亚辉龙、龙芯中科也获得超200家机构扎堆。
lg
...
金融界
2022-12-09
港股强势持续,港股消费ETF(159735)、港股通医药ETF(159776)量价齐升,申洲国际、赛生医药涨幅居前
go
lg
...
为代表的消费和与公共卫生防控相关的生物
医药行业
值得特别重视。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自动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2-12-09
抗原检测板块走强,医疗器械ETF基金(159797)涨超2%
go
lg
...
TF(159839)配置A股30个生物
医药行业龙头
;医药ETF(159929)把握医药板块整体行情;中药ETF(560080)聚焦中药生产与销售等相关领域;美股生物科技ETF(513290)是全市场唯一一只美股行业ETF,是投资美股生物科技产业最便捷的工具,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全球资产配置标的;港股生物科技ETF(513280)聚焦港股生物医药医疗行业。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自动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2-12-09
创新孵化“黑客松”,助力武田“跨界”深入数字化布局
go
lg
...
队负责人顾青表示:“‘黑客松’模式对于
医药行业
是一种相对新颖且极具价值的评估形式,它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对初创团队的真实合作能力进行可量化的测试,直观了解到初创公司的综合素质,确保入围项目具有创新性与可行性,从而为打造出对于医疗行业用户有价值的产品,解决用户的真正需求痛点奠定了基础,这与武田‘以患者为先’的核心价值观也不谋而合。” 全球聚焦,数字化布局深入推进 作为一家以患者为先、以价值观为基础、研发为驱动的全球化生物制药公司,拥有240多年历史的武田制药近年来逐步加强对数字化创新的探索,以将武田打造成为一家值得信赖的、以数据为驱动、以健康结果为导向的生物制药企业设为核心要务之一。2022年初,伴随武田制药全球战略性组织构架调整,以我们的价值观为核心基础,像科技公司一样充分挖掘数据与技术的潜力成为武田全球聚焦的五大关键战略领域之一。随后,武田制药成立全新的全球数字化科技(Data、Digital & Technology,DD&T)团队,充分结合数字、数据和技术团队的技能和能力。通过与世界级院校、机构及商业组织合作,武田已在IT基础设置建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领域进行了相关实践与探索。 在中国,武田同样持续深化并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早期研发赋能、商业模式探索、病程管理升级等方面积极开展全价值链数字化创新布局,以数字化创新驱动业务发展,提升和扩大服务患者的能力。2022年初,伴随“拓维中国”战略的实施,武田中国成立全新的数字化科技团队,以智创数字化医疗方案,定制下一代客户体验,打造洞察驱动型组织为重点聚焦领域,引领武田中国的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TakedaSpark+是武田中国加速推进数字化布局的一个缩影。面向未来,武田将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充分发挥数据与数字化的无限潜力,通过对于创新技术的探索加速患者从数字化医疗方案中获益,并与本土创新伙伴携手推动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数字化变革,重塑医疗未来。武田中国数字化科技团队负责人顾青表示,“我们相信武田中国将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中国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生态圈的融合共创当中,不断释放中国创新的潜力,共同描绘属于未来的医疗健康蓝图。未来,我们期待以中国的创新实践案例反哺全球数字化变革。” 声明: 1.本文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诊疗方案的推荐或推广。 2.如您想了解更多疾病知识或药品、诊疗相关信息,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关于武田制药 武田制药(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4502)(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TAK)是一家总部位于日本、以价值观为基础、以研发为驱动的全球生物制药公司。武田致力于将科学研发成果转化为高度创新药品,为患者的健康生活和美好未来保驾护航。武田专注于四大治疗领域的药物研发:肿瘤、消化、神经科学及罕见病领域,并针对血液制品及疫苗领域进行专项研发投入。我们始终专注于高度创新药物的研发,通过开拓全新治疗方案、增强合作研发引擎实力,打造一条稳健且形式多样的产品管线,助力改善人们的生活。我们的员工遍布于大约80个国家和地区,与当地医疗健康合作伙伴携手,为全球患者带来健康福音。 武田于1994年进入中国,武田中国总部位于上海,在中国大陆的主要业务中心位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城市和地区,并在全国各主要城市设有办事处,目前在中国拥有超过2000名员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已经成为武田全球最重要的新兴市场之一。 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s://www.takeda.com 前瞻性声明 本稿件及与之相关的所分发的任何资料可能含有与武田未来业务、未来状况和运营业绩有关的前瞻性陈述、看法或意见,包括武田的预估、预测、目标和计划。前瞻性陈述常常包含但不限于下列措辞,例如“目标”、“计划”、“认为”、“希望”、“继续”、“预计”、“旨在”、“打算”、“确保”、“将”、“可能”、“应”、“会”、“或许”、“预期”、“估计”、“预测”或类似表述或其否定形式。 本文中的前瞻性陈述仅基于武田截至发布日期的估计和假设。此类前瞻性声明并非是武田或其管理层对未来业绩所做的任何保证,并涉及已知和未知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其他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武田全球业务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包括日本和美国的宏观经济环境;竞争压力和发展情况;适用法律法规的变动;产品开发项目的成功或失败;监管当局的决策或做出决策的时机;利率和汇率波动;有关已售产品或候选产品安全或功效的索赔或疑问;已收购公司的合并后整合努力的时机和影响;以及能否剥离对武田运营非核心的资产和任何此类剥离的时机,所有这些都可能会导致武田的实际业绩、表现、成就或财务状况与此类前瞻性陈述所描述或暗指的任何未来业绩、表现、成就或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偏差。 关于以上及可能影响武田结果、业绩、成就或财务状况的其他因素的更多信息,请参阅武田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Form 20-F最新年报“第3项. 关键信息—D. 风险因素”和其他报告,具体请查阅武田网站https://www.takeda.com/investors/reports/sec-filings/或www.sec.gov。武田的未来结果、业绩成就或财务地位可能与前瞻性陈述所言传或意会的内容有实质性差距。收到这一新闻稿的个人不应对任何前瞻性陈述寄予不适切的依赖。武田没有义务更新本新闻稿中的任何前瞻性陈述或公司可能发布的任何其他前瞻性陈述,除非是法律或证券交易规则所要求。历史业绩并不能代表未来业绩,而且本新闻稿中的武田业绩并不能指代,也并非是武田未来业绩的预估、预测或推测。
lg
...
美通社
2022-12-08
上一页
1
•••
231
232
233
234
235
•••
257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突发重磅!纽约邮报独家:特朗普政府考虑最早下周削减中国商品关税低至50%
lg
...
中美谈判新转折!TA确认不出席两国关税协商 美媒:中国可能采取强硬态度
lg
...
中美突发重大消息!路透社独家:英伟达“降级”中国AI芯片 绕开特朗普出口管制
lg
...
【比特周报】比特币三驾马车又变了!中美贸易战传出“巨响” 看涨买入信号闪现
lg
...
【直击亚市】中美会谈更像一场外交破冰!特朗普坚信中国将让步,印巴敌对行动升级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93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46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