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优势。 2、请谈一下在新能源领域,动力电池在船舶上的应用? 答:我们公司最早关注的是LNG动力船舶,船舶的替代能源有LNG、甲醇、氨、氢等各类,而电也是替代能源之一。LNG动力发展较早也较为成熟,现在市场中的远洋船舶主要替代燃料有甲醇、氨燃料等,相较于LNG、甲醇等替代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重量、成本等优势目前不大。如需进行远洋运输,由于充换电不便,电池的数量需要更多,这将导致电池的体积和重量也会相应增大,从而占用了运输货物空间,变相增加了运输成本,此外目前船用电池成本仍然较高,因此动力电池现在在远洋船舶上使用相对较少。我公司设计建造了国内首艘120TEU电动船舶主要应用在短途航运,而在长途运输中仍面临一些技术挑战,以及需要配套充换电设施等。因此大规模推广电动船舶尚需一个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3、结合公司产能,营业收入预期增长情况如何? 答:公司重整后,营业收入从5亿增长到30多亿,目前公司营收主要来自于船舶设计建造业务,收入规模与产能有关。目前公司的生产基地包括自有大津重工,合作租赁泰州的口岸船厂,以及拓展南通建造基地,以中小型船厂为主,产能相对有限。结合公司发展情况,民营企业定位等,我们需要结合自身条件来考虑产能扩张方式。随着船市2021年开始好转,订单累积,市场上部分船厂开始扩张,未来新扩张产能投产后有可能会影响整体供给端的市场格局,进一步影响船厂订单获取难度、订单价格等。因此,考虑到市场未来的可能性,公司目前以轻资产扩张为主,在重资产投入方面持较为谨慎的态度。 4、国际政策对未来船舶市场的影响?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方向是什么? 答:最近美国301调查拟对中国运营和建造船舶出台限制政策,并开展加征关税等政策,引起了很多对船舶市场未来发展情况的关注,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但以我们对航运和造船市场的理解,征收港口费、对货物装卸设备加征关税等措施,可能推高全球的海运成本,对贸易格局会产生影响,但由于资源禀赋不同,产业链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贸易需求是长期存在的。从造船行业来说,目前中国造船业的优势巨大,新接订单量占全球市场70%以上,美国造船成本远高于国内,其他新兴市场要发展、培育造船业仍需较长的周期,短期内无法替代中国。而当前的造船主要由贸易、换船周期、环保规范等驱动,尤其是船龄较长的船舶更新和低碳化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将基于公司研发设计优势,关注市场智能化、低碳化趋势,引领带动各类海工、运输船舶的建造;结合公司多年船艇设计优势,着力打造特种无人船艇业务,以技术升级创新推动水下安防及应急救援业务。海洋领域市场空间巨大,公司将继续围绕海洋深耕主业,一方面拓展市场及业务,另一方面积极谋求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持续提升管理能力,实现降本增效。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