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唯GDP论带来“严重风险”!知名经济学家敦促中国采取新的发展模式
go
lg
...
据报道,包括两位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在内的经济学家敦促中国采取一种基于“福祉”(而非GDP增长)的新发展模式,还呼吁中国设立化石燃料消费上限,并确立一个减少排放的详细的“路径”。
lg
...
财经风云
2023-02-24
中国房市最难的一道申论题:房住不炒会否沦为一场空?
go
lg
...
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尽管政府估计该行业对
中国
GDP
的贡献在2022年达到13-14%,但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该行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7至29%。 中国通过与住房部门的多个参与者,包括购房者、开发商、金融机构、建筑材料供应商、承包商和各种服务提供商建立联系,对经济产生更广泛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财政严重依赖蓬勃发展的当地房地产行业。 自1990年代后期以来,尽管房价起伏不定,但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中国50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房价收入比达到12.5,高于瑞银2022年调查的全球25个大城市中的23个,包括纽约、伦敦和东京。 除了对负担能力的担忧外,中国还注意到潜在的房地产泡沫和相关的金融风险,并已启动多轮监管措施以稳定房价。其中包括2010年和2016年的住房购买限制,以及2016年的价格和消费贷款限制。 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Sarah Y. Tong、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Zhou Na,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Li Yao联合撰写的评论文章中提到:“从长远来看,预计中国将继续努力更好地对该行业进行监管,以稳定房价和市场预期。中央重申住房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限制开发商融资 2020年,中国开启新一波调控紧缩,令房地产市场在2016年以来表现平平的情况下受到冲击。尤其是2020年8月的“三条红线”政策,严重制约了开发商的融资能力。它根据开发商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和现金对空头负债率,对开发商每年增加的有息负债设置了严格的限制。 房地产市场受到这些措施的严重打击,2021年9月,政府跟踪的70个城市的房价停滞甚至下跌。住房领域的困难一直持续到2022年,总销售额比2021年下降了24.3%,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下降了10%。尽管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偶有上涨,但二三线城市房价依然低迷。 被推到崩溃的边缘 开发商前期的快速扩张和过度借贷,加上政府对融资的限制措施,将房地产行业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导致开发商的经营和财务困难日益严重,项目暂停和普遍抵制抵押贷款还款。 房地产行业的停滞也加剧了长期以来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2016年至2019年间,此类转让费占地方政府收入的28%至42%。 在新冠大流行期间,随着税收下降,这一数字进一步上升至约45%。按价值计算,2022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23.3%,原因是房地产市场举步维艰,进一步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态势。 地方政府救助房产行业 在中央政府重点控制价格飙升和融资杠杆上升风险的同时,中国城市制定了地方性政策以缓解当地的负面冲击。 2022年初以来,300多个城市出台了楼市支持措施,包括放宽各类限购措施。北海将家庭购买二套房的最低首付款从60%降低到40%。各城市还将住房相关配套措施纳入养老、生育、人才引进等其他领域的一揽子政策。 在郑州,鼓励老年人在城里与子女或亲戚同住,使后者有资格额外购买住房。在出现停工和抵制的城市,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和部门帮助化解危机。 中国城市将以不同的速度恢复 2022年11月中国二十大后,领导层重申了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并致力于稳定房地产市场。12月下旬,政府宣布16条救助计划,该计划于2023年1月生效以支持该行业。 该一揽子计划为资金紧张的开发商制定了个人住房贷款和融资措施的新规则,例如暂时放宽对银行贷款的限制。此外,如果城市房价连续三个月或更长时间下跌,它还赋予城市调整最低贷款利率或取消家庭首次购房限制的自主权。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扩张为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房地产行业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房价飞涨、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财务杠杆不透明且高企、利息负担过重等。 2021年以来低迷的房地产市场给开发商、地方政府和购房者带来了额外的挑战。短期内,2022年底以来的政策调整可能会对城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大湾区等人口流入和经济复苏强劲的城市,房地产市场将出现快速复苏。对于其他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经济复苏和相关的房地产反弹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房价长期下降有效 经纪商MarshMcLennan分析文章中提到,从长远来看,预计中国将继续努力更好地对该行业进行监管,以稳定房价和市场预期。中央重申住房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它强调其致力于支持家庭购买他们的第一套公寓和第二套公寓以进行升级,尽管仍然缺乏具体的政策工具。 一个明显的政策选择是征收房产税,包括上海和成都在内的几个城市已经进行了试点。 延伸阅读:“中国房价失控”的唯一调控来了!一份全国性“房产税”详细文件突发布 此外,随着中国人口在2022年开始减少,未来几十年老龄化将加速,整体住房需求将很快下降,土地出让收入将无法维持地方财政,中国的城市化率也意味着住房需求的下降。 2022年总体城镇化率为65.22%,而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当城镇化率达到60%时,房地产行业的增长将放缓,住宅投资和房价都会下降。
lg
...
小萧
2023-02-23
从股价月内翻倍探索都市丽人(02298)的价值之锚
go
lg
...
。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2021年,
中国
GDP
达到千亿的县级城市总数达到43个,GDP总量达到7.05万亿元,以占据不到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0.8%,县级行政区总数的1.5%,贡献了全国GDP总量的6.2%。 由此可见,发展县域经济对稳经济大盘,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而言也预示着商机。例如,近期各大零售平台主推的即时零售,在县域市场有着广阔的成长空间。遍布中国的1800多个县级城市,需要即时零售连接供需两端,为居民即时消费提供解决方案,为商户创收的同时促进县域资源要素流通,注入经济成长活力。 发展即时零售的过程中,线下门店作为“前置仓”的价值不言而喻。因此,站在都市丽人的角度,公司在消费市场复苏和即时零售崛起之时,推出百城千店战役,恰逢其时。 展望更长远的未来,根据都市丽人联合前瞻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女性内衣白皮书》。2021年,中国女性内衣市场规模为1769亿元,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953亿元。可见,无论是长远前景,还是短期成长势能,都预示着都市丽人有望在在未来五年完成百亿销售额、百亿市值的双百目标。站在当前时点,都市丽人才刚刚“起跑”。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lg
...
证券之星
2023-02-23
继续看好!
go
lg
...
023年全球GDP增长2.9%,但调高
中国
GDP
增长至4.2%。 (3)长线投资者仍然低配中国股票。根据美银美林针对主要长线投资者的调查数据,尽管最近一个月全球投资者增配了中国股票,但目前全球长线投资者相对基准指数仍然低配中国约20bp(1个月之前是低配中国约40bp,21年初超配中国20bp)。随着近期中国资产的快速反弹以及中国的重新开放,全球资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很可能会进一步提高。 (4)MSCI中国相对于MSCI新兴市场的估值水平仍具备吸引力:MSCI中国相对MSCIEM(新兴市场)的估值折扣加大了,而不是缩小。截至2023年2月3日,根据高盛数据,MSCI中国和沪深300基于未来12个月的P/E估值水平分别为11.1x和12.0x,估值具备较好的安全边际。 ·行业分享:消费行业 今年1月春节以来,市场整体上的主题是复苏。中国经济活动和商业信心在1月普遍改善,PMI数据从2022年12月的47%提升至2023年1月的50.1%,回到扩张区间,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复苏。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上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12.2%,比2019年春节假期年均增长12.4%,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春节假期,粮油食品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5%,其中,果品蔬菜、肉禽蛋奶同比分别增长39%、28.6%,比2019年春节假期年均分别增长17.2%、13.2%。酒水饮料等商品需求旺盛,酒、饮料及茶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7%,比2019年春节假期年均增长16.4%。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73.1%。 海南省商务厅1月28日发布数据显示,1月21日至27日,全省12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含免税、完税)共计25.7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2022年春节假期增长20.69%,日均销售额超3.5亿元,比节前增加1.5亿元。 春节是2023年第一个全面观察疫后消费复苏的时间窗口。从各个维度的数据反馈来看,消费信心恢复的节奏和力度都好于预期。目前市场是在节日团聚氛围催化下的反弹和消费场景修复,正月过后婚喜宴刚性回补,复工后年会、商务活动等有望正常展开。整体上,中国经济仍处于早期恢复阶段,预期全年消费将持续改善,或迎来高质量的增长。
lg
...
证券之星
2023-02-21
一场“大空头”交易降临房市!中国写字楼“遭遇历史性危机” 上海等省市空置率超30%
go
lg
...
涛表示,房地产通过直接和间接渠道贡献了
中国
GDP
的25%。高盛最近计算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资产类别。 (来源:WFE)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虽然写字楼在这一贡献中所占的份额很难确定,但去年包括写字楼和购物中心在内的商业地产投资,占房地产投资总额的12%。 2022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中国大城市的净租赁办公空间均出现亏损,这是一项行业指标,衡量的是新租赁空间的数量减去取消的租赁中包含的总量。 根据房地产咨询公司Savills PLC的数据,去年北京的净租赁优质写字楼面积从2021年的约100万平方米暴跌至81300平方米,也就是875106平方英尺。 根据第一太平戴维斯的数据,去年的所有收益都发生在第一季度,当时净租赁办公空间达到95000平方米。这意味着租户在接下来的三个季度中取消了净13700平方米的办公室租赁。另一家房地产咨询公司Cushman & Wakefield的数据显示,随着更多租约被取消,全国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在2022年上升1.5个百分点,达到16%。 在上海、广州和深圳也可以看到这种趋势。根据Cushman & Wakefield数据,在中国南方大都市广州,2022年净租赁办公空间减少1130平方米,这是10年来取消租赁的办公空间数量首次超过租赁数量。这四大城市以外的空置率也是如此。根据Cushman & Wakefield上个月的一份报告,在几个省会城市,空置率已超过30%。 房地产咨询公司Colliers董事总经理Charles Yan表示,在北京,写字楼租赁放缓是由于公司削减成本,因为他们的业务前景因新冠封锁中断而恶化。 与此同时,由于2021年开始的对该行业的监管打击已经挤压,作为大城市主要写字楼租户的中国科技公司遭遇了与美国同行类似的命运,在过去一年中裁员并缩减了办公空间他们的利润。 “去年几乎所有的科技巨头都取消了办公室租赁,小型科技公司也纷纷效仿,”市场研究公司内部人士提到。 在线食品配送和餐厅预订巨头美团,2022年取消北京酒仙桥商业中心30000平方米办公空间的租赁。2021年9月,该公司因违反反垄断规则而被处以34亿元人民币,约合5.012亿美元的罚款。2022年前三季度,美团归属股东净亏损56亿元,延续2021年235亿元的净亏损。 根据Cushman & Wakefield数据,去年北京酒仙桥和中关村这两个科技公司云集的街区的写字楼空置率分别上升了12.3%和9%,这些较高的空置率最终将压低租金价格。 “当空置率上升时,租金就会下降,” Cushman & Wakefield的政策分析师说,而这在北京已经发生了。第四季度,北京优质写字楼的平均月租金比前三个月下降1.7%。 商业地产经纪人Wu Wei说,一些中小型公司,尤其是贸易公司,也取消了办公室租赁,因为他们的业务在新冠封锁之后放缓或关闭。他告诉中国媒体,在他的企业客户中,60%最近搬到了较小的办公室,并补充说去年他帮助完成的交易价值下降了40%。 上海一家化妆品制造商的联合创始人指出,该公司希望缩减办公空间,但不愿取消任何租约,因为它必须支付违约金。该公司去年在上海封城期间暂停了业务,导致其4月至6月期间的收入同比下降90%。 这位联合创始人表示,该公司仍不排除在租约到期后削减办公空间或搬到更便宜的地方的可能性。 市场内部人士和分析师对预测商业地产市场近期复苏持谨慎态度,即使经济活动在中国严格的“新冠清零”政策逆转后恢复。2022年12月下旬,Cushman & Wakefield对60多位写字楼业主和房地产经纪人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预计租金价格或办公空间需求不会很快回升。 下一步是什么? 有分析人士预测,虽然下半年需求会回升,但写字楼供应量的增长将落后,租金价格将继续承压。据Cushman & Wakefield称,北京今年将有约74万平方米的新办公空间投放市场,未来四年将有350万平方米可供使用。所有这些可供出租的新物业看起来都可能导致供过于求,因为在过去十年中,平均每年净租赁办公空间约为500000平方米。 中国其他地方的情况更糟,数据显示,深圳今年将新增约145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这种新供应的海啸部分是由于与大流行相关的写字楼建设的延误,这些办公楼原定于去年完工。 二线城市也面临写字楼供过于求的问题,据中国估计,在中国中部湖北省省会武汉,尽管该市写字楼的空置率高达35%,但今年新增写字楼供应量可能达到约140万平方米。 在中国考虑如何避免更广泛的房地产市场危机之际,美国写字楼市场至少在很久以前就受到了同样严重的打击,他们已经想出了下一步该做什么,即:它正在迅速将写字楼转变为公寓。
lg
...
颜辞
2023-02-20
【预见2023】摩根大通朱海斌:受益于重新开放以及居民的超额储蓄,消费将成为2023年经济复苏的主动力
go
lg
...
快于预期的复苏进度,我们将2023年的
中国
GDP
增速预期从4.4%上调至了5.6%, 将一季度环比增速预期上调为季调后折合年率7.0%,二季度为7.4%,三季度为5.5%,四季度为6.1%。 消费将会成为2023年经济复苏主动力 就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总体而言,在朱海斌看来,消费将会成为2023年经济复苏的主动力,有望大幅受益于重新开放以及居民的超额储蓄。 超额储蓄,通俗来讲就是与往年相比,2022年的居民新增存款明显较多。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与2021年的水平相比,多增7.94万亿元,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 朱海斌对此表示,2022年超额储蓄的形成可能有三方面因素影响:首先是2022年房地产市场下行明显,居民金融资产向存款领域集中;其次是,2022年受债市和股市震荡加剧影响,银行理财出现破净现象,居民风险偏好有所降低,存款需求有所扩张;另外就是受疫情影响,日常消费场景缺失,导致消费变储蓄。 值得一提的是,朱海斌指出,超额储蓄的分布相当不均衡,城镇家庭超额储蓄平均为5397元,而农村家庭超额储蓄平均仅为488元 。因此,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复苏往往存在差异,其中,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复苏往往更早、更强劲,而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复苏往往会随着劳动力市场状况和宏观经济前景的改善而改善。 房地产市场低位企稳 房屋交易数据依然疲软。在春节后的前八天,30个主要城市的房屋交易量与202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7%,比2019-2022年的平均水平降低了22%。 朱海斌称,疫情防控措施虽然已经逐步放开,限制个人流动的因素已消退,但影响房产交易复苏的因素还有很多种,比如居民收入预期疲弱、对房屋交付的担忧、房价预期疲弱以及对进一步放宽房地产政策的预期。 展望2023年,朱海斌表示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一个从底部回升、二三季度开始低位稳定的状态,不会出现大幅反弹。“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政策出台,例如对于首套房的房贷首付比率、利率,限购政策等, 从而进一步支持房地产市场趋稳。”他表示。 朱海斌称,尽管房地产对于整个宏观经济的推动力出现下降,但毋庸置疑,房地产行业仍是宏观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来看,保障房和租赁房的比重会进一步上升。如果房地产行业想要继续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保障房和租赁房的需求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可能性。 从投资方面来看,朱海斌认为,无论是制造业投资还是基建投资,从增速上来讲,都可能会比2022年放缓,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会收窄。整体而言投资很难对拉动经济起到明显作用。此外,在海外需求承压的大环境下,出口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有可能由正转负。 2023年一季度央行降息仍有空间 2022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朱海斌表示,与2022年下半年比较,2023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很可能保持基本不变的态势。但是短期内,我们希望央行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降息降准等工具,为经济的复苏、稳定,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利率方面,预计还是有降息空间的,不过可能在今年一季度降息10个基点之后,二季度出现经济反弹之后,利率政策可能就会维持不动。 “信贷政策整体也将同样呈相对比较稳健的态势。此外,今年可能还会延续结构性货币政策。” 朱海斌提到,近几年其实也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就是结构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比如,去年在一些大型基建项目中,一方面央行通过政策性银行来提供信贷支持;另外一方面财政也提供了一些利率的补贴,两方面政策相互结合、共同发力。
lg
...
金融界
2023-02-10
好消息频传!中国新冠死亡和重症病例骤降98% 惠誉将中国2023年增长预测上调至5%
go
lg
...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中国医院的新冠相关死亡人数和重症病例数量都较1月初峰值下降了98%。与此同时,由于在“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结束后,消费和更广泛活动的复苏速度快于最初预期,惠誉将其对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从此前的4.1%上调至5.0%。
lg
...
夏洛特
2023-02-09
中国经济暖意渐浓 亚洲经济体被“带飞”成世界经济复苏“火车头”
go
lg
...
经济学家表示,即使全球逆风加剧,中国在年初出人意料地重新开放及其对亚洲其他地区的溢出效应,主要以旅游业的形式,或将支撑该地区的经济。不过需要注意,中国的需求放缓也将转化为出口疲软,对其制造业中心构成重大威胁,加上一些国家的政治不稳定也令专家感到担忧。此外,美国和欧盟的需求疲软将给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出口商带来问题。
lg
...
IreneLim
2023-02-06
“期待中国经济春暖花开” 扩投资 VS 促消费,中国稳经济该如何发力?
go
lg
...
务多于增长。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投资占
中国
GDP
的比重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近 20 个百分点,而家庭消费则比全球平均水平低近 20 个百分点,失衡程度比日本 1980 年代长期停滞前的水平还要严重。 (来源:世界银行) 当中国的出口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步履蹒跚,房地产市场正努力重新站稳脚跟之际,政策制定者迅速推动国内消费对于今年的经济复苏就更为关键。但他们显然不愿太快或太远地改变他们旧的投资策略。自中共去年 12 月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高层决策者一再重申他们提振国内消费的意图,但没有说明具体方法,后续行动并不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三(2月1日)表示,中国应该采取措施,让消费者“敢于花钱,不愁未来”。 参与内部政策讨论的消息人士称,政策制定者担心大量现金发放会加剧财富不平等、降低生产率和粉丝通胀风险。一些经济学家还表示,任何销售增长都可能是短暂的。 鉴于这种担忧,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等有影响力的学者提出了北京资助超过 1 万亿元人民币的消费券的论点,或者大多数倡导者提出的加强中国几乎不引人注意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论点——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增长模式,正在失去优势。 中国政策制定者的顾问担心西方需求疲软会危及制造业就业。他们认为,包括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内的一系列行业需要支持,如果要将青年失业率从接近创纪录的水平降低,就需要继续投入基础设施支出。 政策内部人士表示,预计中国政府今年的预算赤字将扩大至 GDP 的 3% 左右,以满足这些支出需求。 一些分析师表示,新冠大流行期间被压抑的需求可能足以在几乎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实现消费增长。他们指出,去年新增家庭储蓄达到 17.8 万亿元,比 2021 年增加 7.9 万亿元。但其他人警告,这一增长的很大一部分可能是由于消费者出于安全考虑,而重新分配到银行存款,而且许多此类存款都是长期到期的。澳新银行经济学家指出:“中国家庭存款的增加不太可能完全传导至私人消费。” (来源:世界银行) 政府顾问表示,促进消费的政策仍在议事日程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它们很可能是地方性的和适度的。 自去年 12 月以来,中国多个城市已经发放了总计约 50 亿元人民币的消费券和补贴。江苏省政府已承诺为购物节提供补贴,而其他辖区也已承诺为购买电动汽车或养老服务提供补贴。接近政策讨论的第三位消息人士表示:“发放消费券和直接补贴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我们应该让地方政府因地制宜。” #2023年前景展望#
lg
...
marsh
2023-02-03
形势正悄悄好转?IMF一年来首次上调全球GDP预期 中国利好、欧美惊人韧性是关键
go
lg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9%,较2022年10月做出的预测至少高出0.2个百分点。IMF还认为,通胀今年将降至6.6%,然后在2024年进一步降至4.3%。
lg
...
财经风云
2023-02-01
上一页
1
•••
56
57
58
59
60
•••
7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马斯克准备离开!特朗普突然发话:特斯拉电动车不是每个人想要的……
lg
...
小非农ADP数据“大爆雷”!特朗普关税阴影下,美国4月私营部门新增就业创9个月来新低
lg
...
中美突发重磅!路透:中国列出免征125%关税美国进口商品“白名单”
lg
...
特朗普“惹祸了”?!美国一季度GDP意外萎缩,创疫情以来最弱表现
lg
...
黄金突然猛烈回调在原因在这!金价暴跌43美元 中美贸易谈判突传一则大消息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85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24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