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美国“通胀拐点”已现?特朗普加征关税背后的“价格时滞”正在发酵

2025-07-10 20:37:55
Linlin
FX168编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1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周四(7月10日),CNN报道称,尽管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推动的大规模加征进口关税政策被众多经济学家、研究员和分析师警告将通过价格上涨直接冲击消费者,但近几个月的经济数据显示整体通胀依然温和。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周四(7月10日),CNN报道称,尽管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推动的大规模加征进口关税政策被众多经济学家、研究员和分析师警告将通过价格上涨直接冲击消费者,但近几个月的经济数据显示整体通胀依然温和。

特朗普及其政府成员将这一现象视为“关税政策奏效”的证据。然而,越来越多专家指出,通胀正在积聚升温迹象,这可能只是开始。

以下是导致价格缓慢上涨与通胀持续发酵的背后机制:

一、关税实施节奏错落,冲击具“时滞效应”

分批征收:最早的关税针对中国及非《美墨加协定》国家商品于2月实施,钢铁与铝关税在3月启动,而多数主要关税直到4月之后才陆续生效。

政策不确定性高:许多关税在宣布后被推迟、取消或临时调整幅度,企业难以立即做出定价应对。

运输周期延迟反应:海外海运需时数周至一月以上,货物到港后仍需在国内分销或生产加工,才会传导至零售终端。

企业提前囤货:去年底起,许多企业已为港口罢工或关税风暴预期而提前大量备货,延缓了价格上涨的显现。

二、成本传导机制复杂,消费者终将埋单

海外出口商先吸收部分成本:高盛估算,目前约20%的关税成本由海外企业承担,剩余80%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分担,最终70%或更多成本预计会传导至终端零售价格。

企业不敢贸然涨价:美国消费者此前已被通胀压榨多年,消费意愿与储蓄能力有限。富国银行(Wells Fargo)经济学家**妮可·瑟维(Nicole Cervi)**指出,“企业的定价能力正在减弱,因为消费支出已有走软迹象。”

三、消费行为与季节性因素影响感知时点

夏季美国以服务消费为主,如旅游、休闲等,消费者对商品价格敏感度较低;而进入秋冬返校季与假日高峰,商品在家庭预算中占比上升,届时价格变化将更具冲击力。

圣托马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Thomas)经济学副教授泰勒·席波(Tyler Schipper)表示:“等到下半年,这种影响对公众才会变得真实可感。”

四、经济数据存在滞后,通胀真实压力被“掩盖”

通胀数据披露延迟:例如,美国劳工统计局将在下周公布6月的CPI数据,尚未完全反映最新关税冲击。

服务业降温掩盖了商品涨价:尽管关税相关商品价格已在上涨,但住房、租金和能源价格走低,拖累总体通胀指数。

高盛7月8日的研报指出:“目前通胀数据未充分反映关税效应,这并不意外。”

五、关税影响已开始显现,核心商品价格上涨趋势明显

政府与私营部门数据均显示:被关税覆盖的商品价格已出现上涨。

美国5月CPI显示,家电价格连续两月上涨0.8%,创四年最大涨幅;

玩具价格连续两月上涨,5月涨幅达1.3%;

家居用品、工具、体育用品等在疫情后首次出现价格加速上涨趋势。

据DataWeave对13家美国主要电商平台20万个产品的分析:

类别 6月价格相较1月变动

家居家具 ↑ 4.7%

玩具 ↑ 3.8%

服装鞋履 ↑ 1.7%

个别零售商中涨幅更显著,例如沃尔玛与Target的玩具价格分别上涨7.4%与6.1%。

Cervi表示:“商品端通胀将逐步加速,这正是关税传导机制生效的体现。”

六、CPI或将年内见顶,但影响仍将深远

富国银行预计,整体CPI将在年内触及2.9%的峰值(部分受服务业减通胀效应所抵消)。

但席波(Schipper)指出:“即使通胀水平整体温和,但对已承压的美国家庭来说,这仍是切实的生活成本负担。”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