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威廉·佩塞克是常驻东京的获奖记者,也是《日本化:世界能从日本失去的几十年中学到什么》一书的作者。他在日经的文章中指出,在关税尚未生效之前,日本和韩国第一季度经济已出现萎缩。

在2017年至2021年的特朗普1.0时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瞄准了中国,但日本和韩国等美国传统盟友却成了附带损害。
在特朗普2.0时期,这种“似曾相识”的局面再次上演。
尽管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同比增长5.4%,日本却萎缩了0.7%,韩国则环比下降0.2%。严格来说,这段时间还未遭遇特朗普关税的最严重冲击,但可以认为,从白宫传出的政策信号和混乱局势,在3月已经让整个亚洲的信心受到打击。
日本和韩国在当前季度将遭遇更直接的冲击。即将到来的“特朗普衰退”,对亚洲第二和第四大经济体来说可谓来得不是时候。
问题在于,特朗普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突袭所带来的溢出效应,会让日本陷入多深的困境。冲击包括25%的汽车出口税和24%的对等关税,如果东京在即将举行的贸易谈判中未能安抚这位美国领导人。
穆迪上周撤销了华盛顿最后的AAA评级,进一步加剧了东京的焦虑。日本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
日本执政的自民党距离参议院选举还有大约两个月时间。随着首相石破茂的支持率跌至30%出头,再传出经济衰退的消息,将削弱自民党重获多数政府地位的希望。
更糟的是,这是由号称是东京最重要盟友的政府,人为制造的又一场经济低迷。石破茂因未表现出愿意与特朗普2.0发展如同前首相安倍晋三与特朗普1.0之间那种“兄弟情”而遭到批评。但不向特朗普2.0卑躬屈膝,可能会被证明是石破茂最明智的决定。
毕竟,屈服又有何益?
在首尔,处理特朗普问题的“荣耀”将落到下一任总统头上。民调显示,李在明及左倾的共同民主党可能在6月3日的选举中获胜。
李在明承诺将推行政治改革,以恢复在尹锡悦被弹劾和罢免总统职位后遭受重创的公众信任。对韩国来说,更大的挑战或许是如何在关税不确定性打击家庭和企业信心的同时,重振经济增长。
当然,韩国GDP的下滑目前还算温和。但韩国带着严重的“包袱”进入特朗普2.0时代。其中之一是由尹锡悦于去年12月3日短暂实施戒严引发的政治真空。
自那以来,韩国政坛一直被一波接一波的危机所困扰。
首先,尹锡悦在被弹劾后拒绝下台。他最终于4月4日被最高法院罢免,为下月的选举铺平了道路。但自尹锡悦试图实施戒严以来,议员们未采取任何措施稳住局势,而特朗普则对亚洲各地加征关税。
韩国因此失去了五个半月的宝贵时间,无法提升竞争力、遏制房价、控制接近历史高位的家庭债务,也错失了改革经济结构、削弱大型家族企业影响力的数月窗口期。
下一任韩国政府将不会有一天的“蜜月期”。
比如,每年与全球指数巨头MSCI的年度谈判,通常在6月底公布结果。现在已无需再为韩国被升级为发达市场身份而辩护。
过去几个月,首尔的表现正好说明“韩国折扣”为何持续存在。
回到东京,石破茂面临艰难局面。由于日本央行正在收紧政策,要重振增长比以往更困难。加之关税不确定性可能影响今年的“春斗”薪资谈判。在未来六个月商品价格极不确定的背景下,目前达成的加薪幅度是否能兑现仍难以判断。
可以说,自去年10月上台以来,石破茂最大的政策成就,是避免通过大规模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增长。但随着GDP在最糟糕的关税冲击来临前就已下滑,这一策略已难以为继。
日产汽车、松下公司、日本显示器等企业的裁员正在加剧日本的低迷情绪。
尽管当前日本和韩国首当其冲,但特朗普针对中国这个规模18万亿美元、陷入通缩的经济体的做法,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更不会对美国经济有益。
在这个问题上,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不要指望特朗普会在进口税上“眨眼让步”。此人极为敏感,不愿被看作在与中国的较量中落了下风,也不会乐见习近平团队在谈判中毫无让步。
几十年来,特朗普一直鼓吹关税的种种好处,认为不仅能赢得谈判、提高财政收入,还能实现公平竞争。但不到四个月,特朗普就制造了一场堪比新冠疫情的供应链冲击,激怒了美国人和外国政府。
难道他真的会说,“算了,我错了”?
很快,下一任韩国总统、石破茂(或其继任者)将不得不去白宫坐上那个被戏称为“人质录像”的座位。
然而,随着日本和韩国再次成为冲击波中心,正确做法不是屈服,而是利用财政和货币工具稳定增长,加快改革步伐提升竞争力,寻找不会在经济上背叛自己的更好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