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目录
政策层面频繁发声:生猪产能过剩引发高规格会议
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农业农村部于7月23日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指出当前生猪产能阶段性偏高、波动风险加大。会议强调要严格产能调控、控制新增产能、合理淘汰能繁母猪。
农业农村部表示,自2024年底起,通过开展逆周期调节,生猪稳产保供取得初步成效,但结构性过剩风险依旧显著。强调防止“价格大涨大落、生产大起大落”,成为产业政策新底线。
严控能繁母猪与产能扩张,产业反内卷信号明确
发改委于6月及7月连续两次召开生猪行业反内卷会议,提出三项核心调控举措:
停止增加能繁母猪存栏
出栏体重控制在120公斤以内
不鼓励二次育肥
上述指令对行业信号明确,即去杠杆、控产能,以稳CPI和行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招商证券指出,预计调控将显著影响2025-2026年生猪供给结构,并抬升猪价中枢。
现货与期货齐涨,猪价中枢月度抬升趋势明确
7月23日,生猪主力合约2509一度上涨至15150元/吨,创年内新高。开源证券指出,目前已进入供给收缩的核心时段,猪价中枢有望逐月上移。
指标 | 最新数据 | 同比变化 | 环比变化 |
---|---|---|---|
生猪能繁母猪存栏 | 4043万头 | +0.12% | +0.02% |
15kg仔猪价格 | 542元/头 | -103元 | 小幅上涨 |
行业自繁自养利润 | 25.15元/头 | -- | -62.35% |
6月-7月期间行业出现两轮“超卖”:
6月初集团降重出栏,避险情绪高涨
7月高温散户抛售大猪并接小体重猪源
这两轮超卖造成市场供需失衡,反而成就后市价格反弹基础。
头部上市猪企动态:销量飙升与盈利分化并存
截至2025年7月10日,12家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合计出栏1614.81万头,同比+45.98%。个别头部企业如德康农牧、中粮家佳康、万洲国际增长强劲。
公司 | 6月出栏(万头) | 同比增幅 | 销售均价(元/公斤) | 备注 |
---|---|---|---|---|
德康农牧 | 82.02 | 未披露 | 14.31 | 上半年累计收入+34.55% |
中粮家佳康 | 42.7 | 未披露 | 14.08 | 品牌收入占比33.56% |
万洲国际 | -- | -- | -- | 盈利超预期,目标价8.56港元 |
头部猪企盈利已现弹性,国金证券估计单头盈利超200元。部分具“低成本+产能控制”优势的企业在本轮调整中展现出抗压韧性。
机构观点与产业预期:2025-26年或迎利润黄金周期
开源证券研报明确指出,7月为供给收缩窗口期,二育失败叠加散户退场,将助推猪价抬升。招商证券也表示,政策推动“控能繁+限体重”,目标不仅是去产能,也是稳通胀。
生猪供给调整已进入拐点,叠加政策主导行业反内卷,25-26年行业盈利中枢有望持续提升。
产业政策调控精准有力,头部企业成本结构稳定,生猪养殖或迎来利润周期的结构性扩张。
季节性因素与政策共振驱动期货与现货齐涨,生猪板块具备阶段性配置价值。
权威点评与总结
编辑点评:生猪行业正在经历一轮由政策主动驱动的产能出清周期。在“控能繁+去二育+限制出栏体重”的背景下,产业进入供给收缩窗口。虽然短期仍面临利润波动和超卖影响,但长期来看,猪价中枢有望向上抬升。
头部猪企在本轮调控中表现出显著的盈利弹性,政策意图也更趋明确,即构建一个有序、不卷、高效的现代化生猪养殖体系。投资者应关注具成本领先、品牌溢价及上下游协同能力强的龙头公司。
常见问题解答
Q1:为什么政府要调控生猪能繁母猪存栏?
A1:为避免供给过剩导致猪价暴跌,保护养殖端利润,并稳CPI物价水平。
Q2:猪价上涨是否会带来通胀风险?
A2:政府通过精准调控节奏与库存储备管理,目标是防止剧烈波动,而非无限推高猪价。
Q3:“二育”猪源为何被限制?
A3:二育猪体重大、出栏集中,容易在短期造成供需失衡,加剧市场波动。
Q4:哪些企业更具投资潜力?
A4:成本领先、产能调控得当、具品牌渠道优势的猪企如德康农牧、中粮家佳康具优势。
Q5:期货市场反应是否真实反映基本面?
A5:目前期货主力合约上涨反映了供给收缩预期与政策利好,是对基本面变化的提前定价。
来源:今日美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