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的分析认为,台湾国民党在成功挫败针对其二十多位立法委员的罢免行动后,正着眼于新的政治可能性以及即将到来的党内领导权之争。

与此同时,赖清德领导的执政党民进党,正面临来自部分分析人士所称的新压力,需与这个宿敌寻找妥协之道。
在周末的罢免投票中,所有24位面临罢免的国民党立委都轻松过关。这反映出国民党强大的选举动员能力,这些选区大多是国民党的传统票仓。这些立委是31人名单中的首批目标,最初发起罢免的社会运动一度声势浩大,让国民党陷入守势。
下个月初,仍有7位国民党立委面临罢免,但国民党目前看来有望通过与小党台湾民众党的联盟维持立法院主导地位。
这样的政治格局,使得在野阵营能够利用立法优势阻挠赖政府的部分政策议程,包括提升台湾应对中国大陆威胁的安全措施。
对于国民党党主席朱立伦以及党团总召傅崐萁来说,这次罢免案的结果被视为对他们领导能力的肯定。
朱立伦在记者会上表示:“全体台湾人民选择了稳定,(表达了)希望政府专注于做事,而非沉溺于政治恶斗。”
他把这次结果描绘为民意的体现。
一名接近朱立伦的消息人士告诉《日经亚洲》:“这次罢免的结果与中国无关,这是台湾民主与制衡机制的胜利。”
这名人士也承认,国民党内部仍深陷丑闻与其他问题之中。有些党务人员正接受警方调查或面临指控,被控使用数千名死者签名推动对民进党立委的罢免案,但这些案子均未进入投票阶段。
他说:“党内团结是首要任务。我们还陷在党工涉及诉讼等麻烦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也有声音提醒,不应对周末的结果过度解读,指出只有24个选区的选民参与了投票。
一位驻台高级外交官质疑道:“为什么我们要急于得出整个台湾选民立场的结论?”
这名外交官说:“民进党支持者的期待值很高,但别忘了民进党始终把这场运动说成是‘公民运动’,他们到最后一场造势活动都还在强调这一点。”
尽管民进党在过程中与罢免案保持距离,但此次结果仍被视为赖清德及民进党的挫败。
前民进党立委、赖清德亲信谷辣斯·尤达卡指出,罢免失败意味着执政党必须重新调整其在立法院的策略。
她对《日经亚洲》表示:“在执政党没有国会多数的情况下,领导力体现于是否选择强势压制或在不利环境中寻求政党间的利益平衡。”
她说,“尤其是在面对中国威胁时,行政部门应更加努力让在野党支持政府施政。”
当被问到有哪些政策领域适合妥协时,谷辣斯提到了美国关税、能源以及国防开支等关键议题。
她说:“政府应该邀请在野党坐下来协商。即便最后的妥协结果不是民进党的理想版本,这样的协议也能对中国传递强烈讯号,同时也向选民展示总统具备领导国家的能力,能超越党派、以国家利益为优先。”
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表示,党方“谦虚”接受结果,并称罢免投票应被视为公民力量的展现。他说民进党有责任谨慎检视民意,调整方向以回应社会期待。
中研院法律所研究员苏艳铎对民进党与国民党能否和解表示怀疑。
苏艳铎告诉《日经亚洲》:“虽然民进党和赖政府可能会感受到必须伸出橄榄枝的压力,但妥协终究是双方的事,当一方根本不愿合作时,恐怕很难期待会有实质结果。”
驻台外交官也持怀疑态度。他表示:“朱立伦和傅崐萁肯定会因此更有底气。我怀疑在这样的氛围下,他们是否会变得更中间派。炫耀力量、展现强硬姿态的诱惑可能很难抵挡。”
国民党目前在立法院拥有52席,比民进党多一席。但由于与台湾民众党结盟,除非有至少6位国民党立委被罢免且由民进党补选成功,立法院才可能转为由民进党掌控。如今看来,至少到2028年选举前,国民党仍将掌握主导权。
在这种局势下,“美台观察”共同创办人杨宽舜预测,国民党将加大对国防预算削减的推动力度,强化国会权力、推动不在籍投票以及加速大陆配偶入籍。
他说:“国民党主导的立法院甚至可能重新审视美台关税谈判与军售协议。”
前国民党官员、知名党内声音左正东则表示,在野党的当务之急应是发放每人1万元新台币(约340美元)现金。他指出,国防预算问题不大,但政府可能更焦虑于大法官与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的人选组成。
左正东说:“在野党可能会要求在提名上更具多元和平衡。”
此次胜选也可能改变国民党内的权力竞争格局。
台中市长卢秀燕过去被普遍认为若参选党主席将胜券在握。但台湾大学政治学者吕尼赫认为,卢秀燕“最近几个月逐渐淡出舞台,而(台北市长)蒋万安似乎在反罢免运动中掌握了声势”。
他说:“接下来看来,卢秀燕对党主席的企图心似乎不像周末前那么强了。”
吕尼赫补充说,党主席朱立伦与傅崐萁之间的权力关系和分歧仍存在疑问。
“国民党刚打赢一场战役,党内领导层会觉得形势正佳,”他说,“朱立伦和傅崐萁都可能借此势头进一步巩固他们在党内的地位。”
那名接近朱立伦的消息人士表示,朱主席仍计划在下一次党主席选举后交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