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美国《华尔街日报》周四(5月22日)报道称,为与美国对抗,中国已经打造了“战略堡垒”。报道指出,中国面临的风暴早在2018年5月就已酝酿,当时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集中国顶尖科学家开会。美国在那时开始收紧对华技术出口,更多限制措施正在酝酿之中。
习近平当时表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他说,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自那时起,中国在许多战略领域迅速推进,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赶超了美国。中国的电动汽车公司跻身世界一流水平。中国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可与OpenAI和谷歌相媲美。中国的生物学家正在突破药物研究的界限,其工厂也配备了先进的机器人。
在海上,中国制造的货船主导着全球航运。在太空领域,中国发射了数百颗卫星,监测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除了前沿技术之外,北京方面还在粮食和能源方面追求更大的自给自足,并增强了军事实力。
在习近平带领中国为迎接中美持续敌对(包括持续不断的贸易战)时代做好准备之际,这些以及其他诸多成就正在帮助中国及其经济强国崛起。双方正在进行复杂的谈判,许多最新加征的关税已被暂时搁置。
这些进步正在降低中国对世界其他地区商品和服务的依赖程度。2023年,中国进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十年前的约22%降至不到18%。
然而,中国不太可能完全自给自足,去年中国进口了价值超过2.5万亿美元的商品,其中包括164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庞大的人口规模意味着,在某些地区,完全自给自足几乎不可能实现。
习近平表示,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和国家计划经济体制非常适合赢得未来科技的竞争,这使得国家能够将资源集中用于需要的地方。但他的努力也可能适得其反,自力更生运动造成的大量浪费将加剧中国的债务负担,并有可能在长期内阻碍其经济发展。
在特朗普首次入主白宫之前,中国就已着手提高自给自足水平。2015年,一项名为“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将机器人、航空航天和新能源汽车等10个领域列为国家重点发展领域。
2018年特朗普对华发动贸易战后,习近平的讲话转向更加民族主义,强调“自力更生”,尤其是在疫情爆发、中国基本关闭边境之后。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为2.2%,成为当年唯一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让中国官员对自身经济能够在与外界减少的接触中生存下来充满信心。
在拜登执政期间,中国的决心进一步增强,因为华盛顿试图与欧洲盟友合作,切断中国获取半导体等先进技术的渠道。习近平在2023年表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们实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围剿和压制。” 他警告中国要做好应对“极端情况”的准备,这几乎隐晦地暗指与美国发生冲突的风险。
去年,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达5000亿美元,是2012年习近平上任时的三倍。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经购买力平价调整后,中国的研发支出几乎与美国持平。
人工智能投资是一大重点。去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政府风险投资基金在2000年至2023年期间向9600家人工智能公司投资了近2000亿美元。
地方政府投资机构也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助力,支持了“智谱AI”等公司——“智谱AI”是中国与美国公司竞争的人工智能公司之一。这些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也从私人风险投资基金以及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中国公司获得了资金。
中国的技术进步正在提升其制造实力。中国企业购买的工业机器人数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这使得一些工厂已经开始试验“黑灯工厂”(无需灯光、全自动化运行)。
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安装的机器人中有四分之三来自外国制造商,例如日本或德国。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数据,到2023年,中国机器人制造商将占据近一半的本土市场。
在更为复杂的人形机器人领域,总部位于深圳的优必选科技(UBTech)等中国公司正在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特斯拉(Tesla)等美国公司展开竞争。在电动汽车工厂,人形机器人正在接受训练,以便协同工作,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分类,或搬运重型集装箱并将其放置在货架上。
优必选表示,近年来其3,000多家供应商中,90%都位于中国,这表明中国可以高度依赖自身不断增长的供应商生态系统。该公司还整合了中国人工智能先驱DeepSeek的技术,以帮助机器人做出更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