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根据中国央行的一项调查,中国家庭在上个季度变得更加悲观,对就业市场的看法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这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尽管今年大部分时间增长速度超过政府目标,但未来面临经济放缓风险。
调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4月至6月)消费者在收入、就业和物价方面的预期变得更加负面。近年来这项调查的发布时间变得不再规律,第一和第二季度的数据在周五同时发布,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每隔一段时间发布一次。
这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面临日益加剧的脆弱性。过去,中国经济在特朗普时期的贸易战中主要依靠强劲的出口表现挺了过来。而现在,数据显示居民的消费意愿降至疫情暴发以来的最低点,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增加储蓄”,就业指数也降至历史新低。
高盛集团的经济学家杨雨婷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最新数据描绘出一幅低迷的图景。”
家庭对收入和就业的悲观情绪加深,这可能意味着自去年底以来零售销售的加快主要得益于政府补贴,而不是消费者信心的真正改善。
这也凸显出中国决策层面临的挑战:在劳动力市场未见起色的情况下,如何以可持续方式提振消费。
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虽然好于2024年,但与2019年疫情前同期8.2%的增速相比仍显疲弱。需求下降造成了大量商品供大于求,推动价格下行。
数据显示,认为未来消费品和房价会上涨的受访者比例也在减少。这种预期对房地产行业不利,自2022年以来房价一直在下跌,居民资产贬值,财富缩水。
根据中国央行对银行的另一项调查,所有规模企业在第二季度的贷款需求都比第一季度下降。整体贷款意愿指标下降超过16个百分点,降至至少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GDP平减指数(衡量整个经济中价格变动的广义指标)已连续九个季度下降,这是自1993年有季度数据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短期内几乎看不到改善迹象,价格预期指数在第二季度也再次下滑。
此次人民银行的调查覆盖全国50个城市的2万名居民储户、约3200家银行和5000多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