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维立志博开启招股:创新驱动的生物科技新星

2025-07-17 18:08:23
老虎证券
老虎证券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2025 年 7 月 17 日至 7 月 22 日,南京维立志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维立志博”)开启招股之旅,拟全球发售 3205.44 万股股份,预期将于2025年7月25日开始在联交所买卖。此次发售备受瞩目,公司已引入包括 LVC、OrbiMed、高毅、易方达等多家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额为 6900 万美元,为公司上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一、公司概况:专注创新疗法

维立志博成立于 2012 年,是一家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长期深耕于创新疗法的发现、开发及商业化领域。公司矢志不渝地致力于满足中国及全球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重大疾病方面未获满足的医疗需求。在生物科技赛道中,维立志博凭借其独特的研发视角和坚定的创新理念,逐渐崭露头角。

公司的创新管线极为丰富,囊括 14 项主要资产,其中 6 款已成功进入临床阶段,涵盖 1 款核心产品及 3 款主要产品。这些产品在全球临床进度中处于领先地位,展现出维立志博卓越的研发实力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

在研发成果方面,维立志博成绩斐然。其核心产品 LBL-024 由内部独立开发,是一款处于关键性临床阶段的新型 PD-L1 与 4-1BB 双特异性抗体。2024 年 7 月,LBL-024 进入针对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的单臂关键性临床试验,这一举措使其成为全球首款达到关键性临床试验阶段的 4-1BB 靶向候选药物,有望成为治疗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的首款获批药物。

不仅如此,公司于 2024 年 10 月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获得 LBL-024 治疗后线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的突破性疗法认定(BTD),并于 2024 年 11 月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获得 LBL-024 治疗神经内分泌癌的孤儿药认定(ODD)。这些权威认定充分彰显了 LBL-024 的巨大临床价值和潜力,也为维立志博在肿瘤治疗领域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公司目前正在积极评估 LBL-024(作为单药疗法及联合疗法一部分)对于治疗晚期肺外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肺癌、胆道癌、非小细胞肺癌及其他实体瘤的疗效,未来还计划进一步研究其对食管鳞状细胞癌、胃癌及肝细胞癌等药物匮乏的癌症适应症的治疗潜力,不断拓展产品的适用范围,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二、业务模式:自主研发与合作共赢双轮驱动

维立志博的核心业务模式以自主发现、开发及商业化肿瘤免疫疗法为核心。公司在研发领域构建了一套完整且强大的能力体系,涵盖研发、临床开发、化学、生产与控制(CMC)以及业务拓展等多个方面。这种综合自主能力是维立志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牢牢掌握研发的主动权,高效推动创新疗法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

公司凭借对 T 细胞免疫的深刻见解、先进的抗体工程技术以及对疾病生物学的充分了解,成功攻克了诸多与靶点药物开发相关的难题。在药物设计环节,能够精准设计出可诱发强大抗肿瘤活性的分子,同时有效降低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药物开发流程展现出了极高的效率,从靶点选择到递交试验中新药(IND)通常仅需 3 年,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一优势使得公司能够更快地将创新药物推向市场,抢占先机。

尽管自主研发实力强劲,但维立志博也深知合作的重要性。作为自主开发的有力补充,公司积极与第三方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推进候选药物的临床开发及商业化进程。通过对外授权许可、商业化合作或其他战略合作方式,公司能够更好地整合各方资源,把握市场机遇,实现优势互补。

在过往的合作历程中,维立志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1 年 12 月,公司与百济神州达成合作协议,授予其 LBL007 在大中华区外开发等独家许可,该交易总价值高达 7.72 亿美元,外加双位数百分比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2024 年 11 月,公司又与 Aditum Bio 就新成立的一家美国公司(NewCo)达成合作安排,致力于公司特定三特异性 T cell engager 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交易总价值同样高达 6.14 亿美元,另加潜在中个位数特许权使用费及于 NewCo 的股权。这些战略合作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资金支持,更为公司的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加速了公司的国际化进程。

三、财务分析:关注商业化进展

目前,公司尚无产品商业化,基本没有收入。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86.5 万元,而 2024 年及 2025 年一季度,公司均无收入进账。这主要是因为公司目前尚无产品获批商业销售,2023 年的收入全部来自根据与百济神州订立的授权及合作协议提供桥接研究服务而向百济神州收取的付款。

盈利方面,2023 年、2024 年及 2025 年一季度,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 -3.62 亿元、-3.01 亿元和 - 7536.7 万元,处于持续亏损状态。在可预见的未来,由于公司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临床试验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预计仍将继续产生大量开支及亏损,实现盈利面临较大挑战。不过,对于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而言,在产品尚未商业化之前出现亏损是行业普遍现象,关键在于公司能否在研发上取得突破,成功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实现盈利的转折。

四、竞争优势:多维度优势构筑行业壁垒

维立志博在研发管线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如前文所述,其创新管线包含 14 项主要资产,其中 6 款已进入临床阶段,且各款产品组合在全球临床进度中处于领先地位。以核心产品 LBL-024 为例,作为全球首款进入关键性临床试验阶段的 4-1BB 靶向候选药物,其在肺外神经内分泌癌治疗领域具有先发优势。LBL-034 是全球临床进度第二领先的靶向 GPRC5D 的 CD3 T-cell engager;LBL-033 是全球仅有的两款已进入临床阶段的 MUC16/CD3 双特异性抗体之一;LBL-007 在全球处于临床阶段的 LAG3 靶向单克隆抗体中临床进度位居前三,并且是首款被证实对鼻咽癌有效的候选药物。这些处于领先地位的研发管线,为公司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望率先抢占市场份额。

公司具备高效的研发能力,这体现在多个方面。在技术层面,公司对 T 细胞免疫的深入理解、先进的抗体工程技术以及对疾病生物学的精准把握,使其能够攻克药物开发过程中的诸多难题,设计出具有独特优势的药物分子。在研发流程方面,从靶点选择到递交试验中新药(IND)仅需 3 年,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大大缩短了新药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提高了研发效率。这种高效的研发能力使得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在竞争激烈的生物科技行业中脱颖而出。

维立志博通过积极开展战略合作,积累了丰富的战略资源。与百济神州、Aditum Bio 等知名企业的合作,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巨额的资金支持,缓解了研发资金压力,更重要的是,借助合作伙伴的市场渠道、研发资源和品牌影响力,公司能够加速产品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进程。例如,与百济神州的合作,使得 LBL007 在大中华区外的开发得以顺利推进,拓展了产品的市场空间;与 Aditum Bio 的合作,为特定三特异性 T cell engager 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战略合作资源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助力,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五、行业前景:广阔市场与激烈竞争并存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重大疾病的治疗需求持续增长,推动生物科技行业规模呈现出持续扩张的态势。以肿瘤治疗领域为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全球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稳步增长,预计在未来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在中国市场,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药创新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患者支付能力的逐步提升,肿瘤药物市场同样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为专注于肿瘤等重大疾病创新疗法研发的维立志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有望在行业发展的浪潮中受益。

尽管行业前景广阔,但生物科技行业的竞争格局也日趋激烈。众多国内外生物科技公司纷纷加大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出各类创新产品。在肿瘤免疫疗法领域,已经有多种 PD-1/PD-L1 抑制剂等产品获批上市,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维立志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大型药企以及新兴生物科技公司的双重竞争压力。在国内,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企业在肿瘤药物研发方面实力强劲,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和市场资源;在国际上,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等跨国药企凭借其雄厚的研发实力、广泛的全球销售网络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肿瘤免疫疗法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维立志博要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加快研发进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同时优化市场策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六、估值分析:估值有望受益于市场行情

维立志博此次上市备受关注,其上市时的总市值成为市场焦点之一。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公司拟全球发售 3205.44 万股股份,最高发售价 35.00 港元,若按照最高发售价计算,公司上市时的总市值将达到66.0亿港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目前处于临床阶段,尚无产品商业化销售,其估值主要基于市场对公司未来研发成果的预期、研发管线的价值以及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在生物科技行业中,对于处于临床阶段的公司估值往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临床试验结果、政策变化、市场竞争格局等。

不过,目前港股生物医药板块的行情异常火爆,维立志博有望受益于这一行情,在上市后获得不错的表现。

$维立志博-B(09887)$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