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金现代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7月16日接待稳泰基金、弘阳信基金、怀新投资、奥成投资、中润基金等8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金现代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5人,为董事长、总裁黎峰,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鲁效停,商务部部长胡翠梅,行政部部长李梦茹,行政部职员高杨英杰。调研接待地点为金现代大厦。
据了解,此次参观金现代公司包含参观展厅、公司董事长介绍基本情况及问答环节。公司是为能源行业大型央国企提供定制化软件开发的IT企业,提出“双轮驱动”战略,在巩固定制化业务同时发展标准化软件产品并拓展至其他行业,目前战略转型取得积极进展。
据了解,公司能实现战略转型,得益于拥有长期服务大型集团的数字化经验、低代码技术平台提升开发效率、AI能力驱动业务创新、多维销售模式以及低成本交付能力等。2024年其营业收入中定制化软件占约78%,标准化软件占约22%且销售收入同比增约30% ,未来有望推动公司稳健发展。
据了解,公司研发团队由研究院及各产品部门研发团队组成,整体约500人。其轻骑兵低代码开发平台可帮客户降本增效,提供数字化转型支撑。公司通过全面推行项目全过程管控、构建标准化流程及培训项目经理等举措,实现低成本交付。
调研详情如下:
一、参观公司展厅
二、公司董事长、总裁黎峰先生介绍公司基本情况
三、问答环节
1、问:金现代公司的业务定位是怎么样的?
答:公司成立已逾 20 年,是一家主要为电力等能源行业的大型央国企提供定制化软件开发的资深 IT 企业,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五大发电集团等业内领军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这是公司的基本盘,保障了公司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如果该等能源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投资增长放缓或停滞,仅依靠存量市场份额扩张,公司将面临增长瓶颈和约束。为突破此限制,公司在上市后,提出了"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开始谋求转型升级。
公司的"双轮驱动"战略主要是指:在原有的定制化软件业务基础上,开辟"第二发展曲线"——大力发展标准化软件产品。此举旨在通过业务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市场增长模式的依赖,为未来创造更广阔、可持续的增长空间。此外,传统的电力能源行业虽投资规模庞大,但与中国制造业等的海量市场相比显得不足,公司目前正在依托标准化软件产品从电力行业向制造业、军工航天等行业进行拓展。
公司的战略转型目前正在取得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司已成功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标准化软件产品,包括轻骑兵低代码开发平台、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智慧识才管理系统、文档智能处理平台、HSE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等;二是,依托于该等标准化软件产品,公司在制造业、军工航天等非电力行业已取得较多订单,且客户中包含了较多行业的龙头企业,如航天科工集团、广汽集团、福田汽车、柳工集团、重汽集团、潍柴动力、达能中国、江中制药、阜丰集团、苏宠食品、青岛啤酒、日照钢铁、中泰证券、国元证券等等。
2、问:公司为什么能实现战略转型?
答:1)公司拥有长期服务于大型集团的数字化经验。公司深耕电力行业已逾 20 年,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五大发电集团等业内领军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例如,公司服务的国家电网,长期位列世界 500强前三位,其数字化水平相对较高。在为其服务的过程中,公司锤炼、积累了高复杂度场景的数字化能力,形成了一支拥有丰富经验和技术水平较高的研发团队,以及完善的研发组织管理体系。
2)公司的低代码技术平台可大幅提升软件开发效率。公司自研的轻骑兵低代码 PaaS 平台能够显著降低开发、维护及交付成本,提高开发的速度,降低对研发人员的要求,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3)公司的 AI 能力正在驱动业务的创新与发展。面对 AI技术爆发式发展带来的机遇,公司持续引入高层次人才,组建人工智能团队,大力开展大语言模型(LLM)、图像识别(CV)、自然语言处理(NLP)、字符识别(OCR)、知识图谱(KG)等AI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并围绕市场和客户需求,将 AI技术创新应用到公司核心产品中,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产品解决方案。
4)公司经过市场实践与持续优化,构建了以直销客户为核心,同时积极发展代理商,并推动融合网络销售与渠道销售的多维销售模式。公司成立了营销中心,深度优化营销体系,从市场推广、市场促进和市场战略等多个维度为产品销售赋能。在营销中心的持续赋能下,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组建了 16个区域销售中心,如北京、川渝、南方、江浙等,直接面向一线销售,形成了渗透全国的销售网络。
5)公司具有低成本交付的能力。依托于公司的项目全过程管理体系,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低成本交付能力,为项目毛利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3、问:公司营业收入按产品分类情况如何?
答:公司 2024 年度营业收入中,定制化软件开发及服务占比约为 78%,标准化软件产品开发及销售业务占比约为 22%。其中,标准化软件产品业务取得积极进展,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为 30%。近年来,公司持续推动标准化软件产品的研发,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标准化软件产品业务行业覆盖面广,潜在客户群体数量庞大。从盈利维度来看,该类业务毛利率显著高于定制化业务,且项目实施周期、回款周期也相对较短。随着公司战略的发展,该类业务在公司整体业务中占比的持续提升,将有力推动公司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4、问:公司研发团队组织架构及人员规模?
答:公司的研发团队主要由研究院及各产品部门研发团队组成。
公司研究院主要负责轻骑兵低代码 PaaS 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发,研究院下设平台与技术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所等部门。平台与技术研究所,主要负责轻骑兵低代码 PaaS平台、融合集成平台等通用基础平台产品的建设,为公司市场开拓、业务创新等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同时,负责推动公司技术创新与进步,不断提升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技术领先性与公司竞争力。人工智能研究所,主要负责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究及应用创新。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大语言模型(LLM)、自然语言处理(NLP)、知识图谱(KG)以及图像识别(CV)、光学字符识别(OCR)等AI 技术,并围绕市场和客户需求,将AI 技术创新应用到公司核心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产品解决方案。
各产品部门研发团队主要负责其他产品的研发,包括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智慧识才管理系统、文档智能处理平台、HSE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等。
公司整体研发人员规模在 500人左右。
5、问:公司的轻骑兵低代码开发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哪些价值?
答:轻骑兵低代码开发平台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以代码生成为核心能力的软件开发工具。平台基于公司 20 多年服务大型企业数字化的成熟经验,以云原生、表单模型双驱动、前后端分离、安全开放等架构与设计理念进行打造,用户通过可视化拖拽和快速配置的方式开发软件,无需代码或通过少量代码就可以快速生成高体验的应用程序,从而使客户降低对开发人员数量和能力的要求,提高开发效率,降低软件项目开发成本。目前,公司已将多年的企业级技术服务经验与 AI 智能中台等解决方案深度融合,迭代优化为轻骑兵低代码 PaaS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全方位、全周期的数字化转型支撑。
6、问:公司是如何做到低成本交付的?
答:低成本交付是公司走向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而项目的全过程管控是实现低成本交付的核心路径。公司目前正在全面推行全项目的过程管控,覆盖项目前期需求调研到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公司正在构建标准化的项目管控流程,并对项目经理进行培训,将管控要求落实到售前、交付、运维等各环节,大幅降低交付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