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恒生医疗ETF(513060)交投活跃,近2周新增规模居可比基金首位,政策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快速发展

2025-07-10 11:37:59
有连云
有连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截至2025年7月10日 11:23,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下跌0.18%。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巨子生物(02367)领涨4.24%,药师帮(09885)上涨4.13%,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上涨3.48%;先声药业(02096)领跌3.36%,亚盛医药-B(06855)下跌3.23%,同源康医药-B(02410)下跌2.81%。恒生医疗ETF(513060)下跌0.17%,最新报价0.58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7月9日,恒生医疗ETF近1周累计上涨2.48%。

流动性方面,恒生医疗ETF盘中换手13.83%,成交11.20亿元,市场交投活跃。拉长时间看,截至7月9日,恒生医疗ETF近1月日均成交22.10亿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近期,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的公告》,从审批加速、标准完善、国际化支持等多维度系统性推动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其中,AI辅助诊断、新型生物材料标准化研究及国际注册便利化等多项政策红利将惠及体外诊断(IVD)行业,为其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在AI诊断领域,政策简化算法优化变更流程,为AI辅助病理诊断、影像分析等高端IVD产品扫清审评障碍;在原材料端,强调基因工程合成材料、生物芯片等关键技术性能评价,有助于高灵敏度分子诊断试剂、微流控芯片等核心产品的国产替代提速。此外,出口销售证明和国际标准转化机制的完善也将助力IVD企业突破海外注册壁垒,提升全球竞争力。

湘财证券认为,国家药监局《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文件的发布将直接惠及体外诊断(IVD)行业,为其技术创新与国际化注入强劲动。截至目前,我国的生化诊断已基本摆脱国外掣肘,国产化进程基本完成。随着政策落地,具备技术领先性和出海能力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规模方面,恒生医疗ETF近2周规模增长7575.96万元,实现显著增长,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1/3。

数据显示,杠杆资金持续布局中。恒生医疗ETF最新融资买入额达2.20亿元,最新融资余额达2.67亿元。

截至7月9日,恒生医疗ETF近2年净值上涨20.23%。从收益能力看,截至2025年7月9日,恒生医疗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8.34%,最长连涨月数为5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46.59%,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6.82%。截至2025年7月9日,恒生医疗ETF近1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0.70%。

截至2025年7月4日,恒生医疗ETF近1年夏普比率为2.07。

回撤方面,截至2025年7月9日,恒生医疗ETF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45%,在可比基金中回撤最小。回撤后修复天数为43天。

费率方面,恒生医疗ETF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5%。

跟踪精度方面,截至2025年7月9日,恒生医疗ETF近1年跟踪误差为0.069%,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

从估值层面来看,恒生医疗ETF跟踪的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仅27.84倍,处于近3年10.19%的分位,即估值低于近3年89.81%以上的时间,处于历史低位。

恒生医疗ETF紧密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提供一项市场参考指标,反映在香港上市、主要经营医疗保健业务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9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信达生物(01801)、百济神州(06160)、药明生物(02269)、康方生物(09926)、石药集团(01093)、中国生物制药(01177)、京东健康(06618)、三生制药(01530)、翰森制药(03692)、再鼎医药(09688),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8.85%。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恒生医疗ETF(513060),场外联接(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A:014424;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014425)。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为:中高 (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