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将对等关税生效日和谈判截止日期从7月9日延后至8月1日。
此外,他还向14个国家发出首批关税信函,8月1日起将对日本和韩国加征25%关税,对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和突尼斯征收25%的关税,南非则将面临30%的税率,老挝和缅甸将被征收40%的关税。
其他受影响国家还包括印尼(32%)、孟加拉国(35%)、泰国和柬埔寨(36%),波黑(30%)和塞尔维亚(35%)。
关税谈判截止日期推迟至8月1日
7月9日是此前设定的所谓“对等关税”谈判截止日,而他此举相当于又一次延期。这些国家是特朗普威胁发出的一系列单边贸易警告中的首批对象。特朗普在信中写道,
“我们之间的贸易关系可惜一直远非对等”。
他签署的行政令为所有面临“对等关税”的国家争取了额外三周时间,以便在8月1日前与白宫达成协议。
此外,他指出此次关税并不包括正在另行实施或筹划中的行业特定关税。日本和韩国是美国钢铁关税的目标国,也是主要汽车出口国。
这批信函在特朗普的Truth Social平台上公布,关税数字大体与他之前预告的一致。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表示,其余国家将在接下来几天陆续收到。
尽管部分受影响国家与美国的贸易规模有限,例如缅甸(2024年美国从缅甸进口仅约6.56亿美元),但仍被纳入此次打击。美国偶尔也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原油,2024年4月的日均进口量为3.3万桶,为近20年来最高水平。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日本和韩国作为首批目标,莱维特回应称:“这是总统的决定。”她补充说,政府正在“接近”与其他贸易伙伴达成协议,特朗普希望确保协议是“最有利的”。
这一行动是特朗普全球贸易政策剧烈变化的最新一波操作。早前4月2日,他在白宫玫瑰园宣布对50多个贸易伙伴征收高达50%的关税,引发市场剧烈震荡。一周后,他又将关税降至10%,给予90天谈判缓冲期。
截至目前,只有极少数国家成功达成协议。此期间,美国与英国、越南、中国取得了谈判进展。特朗普同时警告各国不要反制:
“如果你们决定反向加征关税,那你们加的幅度将直接被我们加到你们身上。”
市场反应
继上周美股刷新历史高点后,标普500指数和纳指100周一均下跌0.8%。美债下跌,长债表现尤为疲软。
受特朗普宣布关税影响,美元兑一篮子货币汇率升至一周多以来新高。韩元、南非兰特和日元兑美元均下跌超过1%。日本车企的美国存托凭证(ADR)也应声下跌,丰田跌4.3%,本田跌3.9%。南非兰特下跌1.5%,创盘中新低。
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在特朗普设定的加速时间表下谈判极其困难。尽管日本和韩国是美国在亚洲最亲密的盟友,但两国当前国内政治情况让达成协议充满风险。
韩国总统李在明刚于6月4日上任,而日本首相石破茂所在政府则因本月上议院选举临近,不愿在谈判中让步太多。
据知情人士透露,欧盟当日并未收到设定关税的信函。与此同时,特朗普还威胁对“与金砖国家反美政策结盟的国家”征收额外10%的关税。金砖国家目前正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会议。
莱维特强调,特朗普“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防止他国利用美国及其人民”。
特朗普的加征关税措施正值投资者对美国不断膨胀的债务感到担忧之际,国会上周刚通过一项高达3.4万亿美元的减税和支出法案,进一步加重财政负担。
尽管特朗普宣称是外国为关税买单,实际上这笔费用最终由美国进口商承担,他们需要在利润缩水、提高消费者售价或向供应商压价之间权衡。
美国零售联合会副总裁乔纳森·戈尔德(Jonathan Gold)在LinkedIn上写道:“所有新增收入实质上都是对美国企业加税。”
法律挑战与对美联储决策的冲击
彭博经济研究部门的美国贸易不确定性指数虽然自4月高点有所回落,但仍高于特朗普2016年当选时的水平。
除了市场和经济不安,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还面临法律挑战。根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特朗普宣布关税具有行政权力基础。
然而,美国国际贸易法院5月28日裁定,大多数关税是非法实施,并下令暂停。次日,上诉法院暂缓执行该裁定,允许关税维持至7月31日听证会举行。
此外,特朗普政府还援引《贸易扩展法》第232条,对汽车、钢铁和铝等关键行业实施单独关税。其他232条款调查正在进行中,可能将覆盖更多原材料与消费品,作为IEEPA关税被法院推翻的替代手段。
另一个关键摩擦点是美联储。尽管特朗普持续施压,甚至公开辱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今年至今仍未降息,部分原因就是要观察由关税引发的物价上涨是否会演变为更长期的生活成本压力。
彭博经济研究此前估算,如果特朗普在7月9日全面提升“对等关税”,美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将从他上台前不到3%飙升至约20%,这将加剧美国经济面临的增长和通胀风险。
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托斯滕·斯洛克(Torsten Slok)在周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
“关税上涨、油价上行和移民限制共同作用下,未来几个月美国通胀势必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