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养老金融步入快车道:银行多维布局,差异化竞争格局初现

2025-05-23 17:17:11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金融作为国家战略的关键部分,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近期,多家银行在养老金融领域积极作为,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及生态构建,为老年群体提供多元且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其中,天津银行凭借“金秋港湾”品牌及“六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金融作为国家战略的关键部分,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近期,多家银行在养老金融领域积极作为,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及生态构建,为老年群体提供多元且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其中,天津银行凭借“金秋港湾”品牌及“六专”服务体系,成为城商行布局养老金融的典范之一。

政策驱动,养老金融步入发展快车道

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养老金融定义为涵盖养老金管理、银发经济融资、养老产品服务及老年群体权益保障的综合金融活动。2024年12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推行,开户人数突破7000万,为银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契机。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养老产业金融的潜在市场规模大。但是,由于存在养老产业辨识难度大、盈利水平低、投资回收期长,多数养老服务企业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规范性不足,以及养老产业相关信息获取渠道不畅等因素,银行业发放养老产业贷款、发行养老产业债券等面临的困难较多。

董希淼提出,银行业在养老金融领域具备网点广泛、综合服务能力强等优势,但也面临专业人才匮乏、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他建议银行整合资源,构建“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

行业格局分化,差异化竞争成关键

从2024年银行年报数据来看,国有大行在养老金融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公司战略规划中频繁提及养老金融,重视程度显著提升。数据显示,中国农业银行受托管理养老金规模达3166.93亿元,居国有大行前列;中国银行受托管理养老金规模为2590.91亿元,养老金托管规模为1.17万亿元,个人养老金账户数达1000万户;中国工商银行养老金托管规模为3.30亿元。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养老金融业务表现突出,2024年养老金托管规模为1.33万亿元。企业预警通平台数据显示,股份制银行个人养老金账户总数达639.33万户。

城商行和农商行则更注重区域化服务。平安证券研报指出,截至2023年末,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568.05万人,占总人口的37.4%,上海成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老龄化推动了养老金融的快速发展,上海银行抓住区域机遇,重点发展养老金融业务,2024年该行养老客户存款规模为3153.63亿元,养老金客户人均AUM为30.90万元;江苏银行、浙商银行通过特色存款和理财产品吸引老年客群,差异化竞争格局逐渐形成。

银行养老金融布局呈现三大维度

平安证券《养老金融的银行实践:国内举措、国际经验与展望》研报指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养老金融实践已形成“渠道端、负债端、资产端”三线并行的发展格局。政策层面,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五篇大文章”将养老金融列为重点领域,推动国有大行与区域银行同步加速战略布局。

在渠道端,适老化改造成为银行服务升级的基础工程。截至2024年末,全国性商业银行已完成超80%网点的适老化硬件升级,包括无障碍通道、智能叫号系统、大字版操作指南等。城商行中,天津银行表现亮眼,不仅完成200余家网点的适老化认证,还打造官银号支行作为适老服务特色标杆,引入智能中医问诊设备与线上舌诊功能,实现金融服务与健康管理的场景融合。

负债端业务呈现“企业年金筑基、个人养老金提速”的特征。平安证券数据显示,工商银行以41%的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市场占比保持领先。随着2024年12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广,商业银行在第三支柱布局上的竞争愈发激烈。养老理财创新方面,天津银行推出的“长者”主题存单与“四卡合一”惠民方案,丰富了个人养老金的产品矩阵。平安证券研报指出,加强投资者教育是个人养老金推广关键。天津银行与《中老年时报》合作设立养老金融专栏,通过知识普及提升客户认知。

资产端创新围绕养老生态链展开。交通银行“惠老展业贷”等产品支持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银行“住房租赁+养老”模式通过“趸租”方案盘活存量资产。天津银行聚焦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其金融支持举措与国有大行的产业链金融模式协同,共同推动养老产业从单一服务向综合生态转型。

区域银行特色实践,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

天津银行的养老金融实践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科技赋能”特征,与平安证券研报分析的行业趋势形成多维度呼应。在品牌建设方面,其“金秋港湾”六专服务体系(专属产品、专业服务、专注资源、专策支持、专项调研、专有投资教育)与建设银行“1314”服务体系形成差异化竞争,前者更注重本地化服务网络构建,后者侧重全国性品牌矩阵打造。

适老化服务创新上,天津银行呈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特点。手机银行关爱版、客服“长者热线”等线上服务与网点“健康小屋”、上门金融服务形成闭环,推动行业服务升级。天津银行引入的智能中医问诊设备,展现了金融机构跨界整合医疗资源的创新思路。

国际经验借鉴与未来展望

平安证券研报对日本养老金融实践的深度分析为国内银行提供了重要参考。日本商业银行成熟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信托产品等创新模式,与我国银行当前以信贷为主的资产端布局形成对比。报告指出,日本瑞穗银行“安心信托”产品附加的家政服务、诈骗预警等适老化功能,为国内银行探索“金融+生活服务”生态提供了思路。天津银行试点的“金融+中医”服务,可视为这一方向的初步尝试。

展望未来,养老金融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产品体系从单一储蓄理财向全生命周期管理升级,如建行“健养安”品牌的“四梁八柱”服务体系;二是服务场景从金融服务向“医养娱”生态延伸,天津银行与《中老年时报》合作的社区合唱节即为例证;三是技术应用从适老化改造向智能化服务跃迁,如智能问诊、AI养老规划等创新实践。

平安证券分析师袁喆奇指出,我国养老金融仍处于初级阶段,需在监管框架内加速产品创新,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本土需求。天津银行等区域银行的实践表明,养老金融的落地需兼顾全国性战略与本地化服务,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驱动+科技赋能”的三维联动,构建满足老年群体需求的金融服务生态。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与养老产业政策持续发力,商业银行在养老金融领域的竞争将从单一产品比拼转向生态体系构建。城农商行与国有大行的差异化实践共同证明,只有将金融服务深度融入老年客户的生活场景,才能真正实现养老金融“让晚年生活无忧”的核心价值,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