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陆金所遭调出港股通标的名单!深陷财务违规漩涡,已停牌逾3个月

2025-05-08 14:26:27
有连云
有连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2025年5月8日,陆金所控股(简称“陆控”)被正式调出港股通标的名单。根据港交所规则,标的调整通常与流动性、合规性等指标相关。此次调出或与该公司自2025年1月港股停牌后交易活跃度不足有关。尽管未直接归因于财务违规,但后者引发的审计危机、管理层动荡及市场信心下滑,成为影响其资本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

事件的导火索可追溯至2024年10月。普华永道审计师在与陆控时任高管的沟通中发现关联交易线索,随后独立调查证实,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期间,陆控通过子公司投资非关联信托公司设立的信托计划,向关联实体购买底层资产,用于赔偿私募基金投资者的损失。该交易未履行港交所上市规则要求的信披义务及独立股东审批程序。会计处理上,陆控将相关信托错误分类为“全权信托”,导致未按公允价值核算目标资产。这一失误使得2023年合并总资产缩水2%,净利润减少8%-15%(约0.83亿至1.55亿元)。普华永道因质疑交易独立性及公司未及时披露调查结论,对2022-2024年财报出具“不得依赖”的审计意见,双方最终终止合作。

财务违规的连锁反应迅速传导至市场层面。2025年1月,陆控港股停牌,美股单日暴跌21%;尽管4月24日公布调查结果后美股一度反弹12.6%,但截至5月7日,其美股价格仍为2.76美元,市盈率-3.56,净资产收益率-3.79%。港股通标的资格被取消后,内地投资者交易通道关闭,进一步加剧流动性压力。

管理层重组与治理调整紧随其后。事件责任被归咎于前联席首席执行官计葵生及前首席财务官。计葵生作为涉事部门直接负责人于2024年11月离职,前首席财务官则因任期内财务核算问题于2024年4月卸任。2025年4月,陆控启动管理层重组:78岁的叶迪奇接任董事长,其履历包括汇丰中国区行政总裁、平安系董事等职务;原首席财务官朱培卿辞职,由平安系资深高管席通专接任。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三年内陆控已更换四任CFO,反映出内部财务管控的持续性挑战。公司同时成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监督内控整改及财报重审,并设立执行委员会推进13.7亿元关联交易追偿。

审计停滞与复牌延期成为另一现实难题。由于普华永道解聘及安永尚未正式接任,陆控2022-2025年财报审计处于停滞状态。公司计划于2025年6月25日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审议更换审计机构议案,此后安永需重新审计三年财务数据,复牌时间仍不确定。

业务表现呈现明显分化。截至2024年末,陆控贷款余额同比下降31.2%,但消费金融业务逆势增长34.9%,占比提升至53%。这一变化与其推行的“100%担保”模式相关——旗下平安担保对新增贷款全额兜底,使2024年消费金融不良率压降至1.2%,但风险准备金计提同比激增310%,导致全年净利润从2022年的12.7亿元骤降至1.52亿元。当前管理层计划加速剥离问题资产,目标在2025年将消费金融业务占比提升至75%以上。

投资者赔偿与市场反应方面,陆控已通过信托支付13.7亿元赔偿私募产品亏损客户,关联方与公司按7:3比例分担成本。后续将根据资产公允价值差额继续追偿。

分析人士指出,陆控的复苏将取决于三大核心变量:财报重审进度、消费金融转型成效及治理改革深度。此次事件亦为金融科技行业提供警示——需平衡规模扩张与合规底线,构建“制度+技术”的双重风控体系。对于投资者而言,复牌进展及业务数据更新将是评估其长期价值的关键依据。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