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AIoT企业特斯联招股书更新,披露了公司2022至2024年全年业绩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大幅上涨,客户数量持续增长,降本增效成果显著,业务聚焦发力空间智能。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营收18.43亿元,同比增长83.2%,2022-2024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58%;其中AI产业数智化业务端营收达16.4亿元,同比增长162.9%;在手订单金额23亿元,总客户数量达342个;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大幅缩短至104天;总体来讲,公司在开源与节流方面做到大幅提升,整体呈现非常积极的发展势头。
此次,特斯联还在招股书中更新了三大战略板块: AIoT领域模型、AIoT基础设施及AIoT智能体,全面发力空间智能。生成式AI与大模型的结合为空间智能的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以AIoT智算基础设施与领域模型的组合为基础,叠加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的AIoT智能体,或将成为AIoT侧推动空间智能发展的一条高效路径。以AIoT起家的特斯联天然具备软硬结合的基因,这使贯通顶层模型、应用,及底层基础设施的业务成为特斯联独特的优势。
1)经营提升,营收增长,三费费用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显著下降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特斯联2024年营收18.43亿元,相较2023年同比大幅提升83.2%;2022年-2024年,公司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58.0%,这使特斯联成为AI行业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
收入显著提升的背后,是更广阔的市场需求、更高的运营效率,以及更精准的研发投入。据招股书,2024年特斯联三费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由2023年的76.9%下降至45.0%;同时,特斯联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238天、2023年的180天,2024年进一步缩短至104天,资金效率提升显著。
向好的业务表现亦使特斯联获得了更多资本青睐。招股书披露了2025年1月起始,特斯联D++轮投资获得所得款项6.55亿元。其中, 新入股股东包含青岛汇铸、青岛得厚、九江鄱湖、长沙经开等国有资本,诺哲瑞英、上海瑞力等产业基金。看得出十足的资金储备为特斯联冲刺IPO提供了殷实的财力保障。
从收入结构来看,2024年,特斯联AI产业数智化业务收入自2023年的6.24亿大幅上涨162.9%至16.4亿,占全年总收入的89%,呈现出更加聚焦的趋势。与此同时,特斯联年度总客户数量由2023年的330个提升至342个。更高的客单价、更聚焦的行业战略、更精准的获客策略同步构建起特斯联业绩增长的“安全垫”。截至2024年12月31日,特斯联在手订单金额达23亿元。
2)以AIoT实现空间智能:聚焦AIoT领域模型、基础设施及智能体
据招股书,特斯联是中国AIoT行业的参与者,致力于以AIoT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及空间智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截至2024年12月31日,特斯联已在全球逾160座城市落地近万个空间智能项目,积累了800多个客户,涵盖中国、阿联酋、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中东及非洲地区、东南亚、澳洲等地区。
招股书首次披露了特斯联战略升级后的完整空间智能版图。2025年,DeepSeek-R1系列模型的发布,以极低的训练成本和超越OpenAI o1的深度推理能力,重新定义了AI模型的性能与成本边界,为整个AI生态带来了深远影响,亦为特斯联在空间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以DeepSeek为代表的系列基础模型的发布,显著降低了AI市场对CUDA生态系统的依赖,国产信创算力迎来全新机遇,对智算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全新的模型训练及推理范式使AI算力成本进一步降低,加速了更多应用生态的崛起,也极大提升了模型的训练及推理效率,智能体即为其中的代表。
从招股书所披露的架构来看,围绕空间智能,特斯联聚焦AIoT领域模型、AIoT基础设施及AIoT智能体三大战略方向。其中AIoT领域模型是特斯联空间智能的分析引擎,采用“多模态”及“模型+系统+应用”的商业化策略,打造专注于空间内各垂直场景的系列领域模型及智能应用,以满足不同行业和特定领域的独特需求,实现跨模态、跨场景的协同联动。
同时,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智算需求,AIoT基础设施及其全栈智算产品套件是特斯联空间智能生态的基础,以绿色智算体为核心产品,具备开箱即用、算力资源弹性配置、运维过程绿色高效,且全周期自主安全可控等特点。
AIoT智能体则作为特斯联空间智能解决方案的统筹交互界面,以机器人与智能穿戴设备为核心载体,作用于企业级用户及终端消费者。
以广泛部署的分布式智算基础设施,协同深入各空间场景的领域模型,以及多维协作的多智能体系统,并以此赋予机器对物理空间的感知、决策乃至执行能力。这是特斯联的空间智能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联的空间智能体系已在多个已落地项目中得到验证。以特斯联与万科合作打造的“理想之地”项目为例,该项目基于社区内广泛部署的AIoT基础设施层感知设备集纳环境数据(如建筑体内外的光波辐射值、光照值、温度、湿度等),交由舒适节能领域大模型进行分析、推理,赋予建筑体复杂环境因素下对“舒适”概念定义的能力,并通过协同端侧的控制设备实现对建筑空间环境的反向自动调节。
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空间计算市场规模约为1495.9亿美元,并预计将在2034年突破10661.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1.7%;其中亚太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2.2%,高于全球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