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们,4月收官,五一小长假来了~
1
今年以来涨得最猛!
林园看好这个赛道超过美国
沉寂4年的的医药板块又行了?
今年以来涨得最猛的ETF变成创新药了。
年内涨幅TOP10的ETF均为医药,恒生创新药ETF、港股创新药ETF、港股通创新药ETF、恒生医疗ETF年内涨超30%。
基民说,现在看医药基金经理又感觉眉清目秀了。
在2021年夏天,没有人会想到医药下行周期会超过4年,最有耐心的坚守者也濒临崩溃。
就在医药股大反攻前,医药企业利润已连续下滑三年;板块估值数据处于近五年相对低位;机构持仓比例也降至历史相对低位。
主动基金方面,截至2025Q1主动医药基金规模为1885亿元,相较于2024Q4环比提升126亿元。从基金份额上看,主动医药基金份额为1246亿份,相较于2024Q4环比减少152亿份。因此,主动医药基金规模的提升,主要是股价上升。
被动基金方面,2025Q1被动医药基金规模为1404亿元,达到历史最高值。该季度,被动医药基金份额为2662亿元,环比提升412亿份,达到历史最高值。
公募基金医药持仓环比提升,但仍处于历史中低水位。医药行业在全部基金中重仓持股比例为9.5%(+0.5pct);剔除医药基金后,医药行业在全基中重仓持股比例为4.6%(+0.5pct)。
截至2025Q1,医药生物行业重仓公募基金数量前五位分别为恒瑞医药、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百济神州-U和泽璟制药-U。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对于医药行业,百亿私募大佬林园最新观点:
1.我们是一直在增配医药,所有的钱就基本上往这个赛道走。我们知道未来2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老年人是在增加的,老年群体是在增加的。我们就往这个赛道上,这就是我们规避风险的所有风险的利器。
2.医药股发生了一个多少年不遇的事件—-疫情,疫情催化了医药股的库存或当时的需求量。医药股这两年的业绩不好,那就是前几年太好了,回归到2019年来说,医药股的业绩都还是在增长,特别是老龄化的这个大幅增长。
3.中国医药类公司的空间巨大,按照我们的人口基数和竞争力来说,我相信不会输给美国。但现在和美国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这肯定不对。我认为在20年内赶上美国,甚至超过美国也不足奇,就医药工业的总市值而言。
2
历史首次!登顶公募基金第一重仓股
公募基金抱团港股,腾讯登顶成为公募基金头号重仓股,这也是港股史上首次成为“榜一大哥”。
腾讯近五年最大的公募基金买家是易方达张坤管理的产品,但最近两个季度张坤的减持,主要因腾讯股价上涨超出上限导致的被动卖出。
主动权益基金大手笔加仓港股。截至一季度末,主动型基金持有港股重仓股规模为3140.52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32.20%,港股仓位由14.52%提升至19.10%。
今年一季度,公募重仓市值TOP20的股票中,有5只是港股:腾讯、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H股、小米集团、中国移动。
宁德时代退居次席,贵州茅台重回前三大重仓股。
公募基金重仓股里,都藏着时代的注脚,折射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脉络。
2003-2004年,重化工业时代,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五朵金花”(钢铁、汽车、石化、能源电力、银行)是最耀眼的存在。
2005-2009年,城镇化加速,地产产业链崛起,银行、地产成为彼时的核心资产,煤炭、有色也深深印刻着高增长时代的鲜明烙印。
2012-2016年,经济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计算机、传媒行业站在风口之上。
2018年以来,去杠杆给重资产行业带来重创,科技创新与消费升级,既是突破困境的关键,也是未来发展的出路。
2025年,DeepSeek引领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腾讯、阿里成为市场的宠儿。
在公募基金重仓股的江湖里,有新赛道崛起,也有旧题材的落幕。有从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也有“新贵”持续霸榜。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一个时代的落幕,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顺大势,成大器。
3
险资“跑步”入场!鸿鹄基金持仓来了
随着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披露完毕,鸿鹄基金投资动向浮出水面。
今年一季度,鸿鹄基金大手笔加仓伊利股份和陕西煤业,对中国电信仓位不变。
2024年二季度,鸿鹄基金首次成为伊利股份第七大流通股股东,共持有1.19亿股,2024年三季度持仓不变,2024年四季度和2025年一季度加仓。截至一季度末,鸿鹄基金共持有1.53亿股伊利股份,持仓市值42.89亿元。
鸿鹄基金在2024年三季度末首次成为陕西煤业的第十大流通股东,2024年四季度和2025年一季度继续加仓。截至一季度末,鸿鹄基金共持有1.16亿股陕西煤业,持仓市值23.05亿元。
2024年年底,鸿鹄基金新晋中国电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共持有7.6亿股中国电信,持股市值55亿元。2025年一季度,持有中国电信股数保持不变,随着股价上涨,持股市值上升至59.80亿元。
作为险资系私募,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于2024年3月共同出资500亿元启动投资鸿鹄基金,被业内认为是险资长期股票投资的重大创新和探索。截至2025年3月初,500亿元已悉数投资落地。
近日,险资入市又有新进展!
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再出手,拟各出资100亿元,合计200亿,认购私募基金份额。
该基金暂定名为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二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为权益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范围主要为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在长期投资理念下,通过低频交易、长期持有的方式获得稳健股息收益。
保险资金入市正在提速,今年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规模已从500亿元增至1620亿元,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也从2家增至8家。
第二批保险资金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正加快落地。今年1月,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及相关保险资管公司获准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试点,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规模合计520亿元。3月初,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保险、平安人寿等5家保险公司获批开展试点,规模合计60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具备入市的主动诉求,叠加政策支持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预计未来险资将逐步增配权益类资产。
国金证券研报测算,当前新配债券预计已难以覆盖新流入保费的负债成本,叠加非标资产大量到期,预计每年有超3.5万亿的资产面临再配置,优质非标资产荒下,险资未来需要增加其他资产配置弥补非标收益的缺口,配置权益类资产成为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