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机器人ETF基金(159213)重磅上市交易,随后高开高走一路高歌猛进,半日涨1.59%,喜提开门红!换手率超37%,交投活跃!目前折价0.75%,投资者可密切关注场内折价买入的机会!
今日,A股机器人概念全线走强,成分股几乎全线冲高,瑞松科技涨超9%,迈赫股份涨近7%,华辰装备、泰川机床等涨超6%,汇川技术涨超4%,中大力德、云天励飞等涨幅居前。
消息面上,来自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最新研判:预计到2026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跨越10万台产能/销量临界点,正式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该机构表示:"当量产规模突破万台量级,产品单价有望下探至5万元区间,这将彻底打开C端市场空间。"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备受关注!近期结束的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人形机器人的表现出现明显分化。值得注意的是,相较2024年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部分机器人仍需吊装辅助,本次赛事机器人能跑完全程,已经展现了关键技术的飞跃!我国凭借强大的产业链协同与场景验证能力,率先实现人形机器人高强度运动场景的规模化实践,其他国家尚未具备同类验证条件。
【回看来时路:机器人跑出加速度】
从人形机器人龙头提出初期概念到即将量产,从一枝独秀到百家争鸣,仅用不到5年,人形机器人加速发展,行情全面扩散形成强贝塔!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机器人龙头首提机器人概念。2022年,该龙头即发布机器人原型机,部分丝杠环节和灵巧手标的跑出Alpha。2023年该龙头发布了gen2,传感器等技术升级方向表现较强。2024年末至今,机器人已步入百家争鸣阶段,多家车企大厂、独角兽纷纷入局,产业化进程加速,机器人行情全面扩散形成强贝塔!
【突破正当时:政策+技术+产业端多重共振,25年或迎机器人量产元年】
当前机器人0-1阶段家数突破,在政策、技术、产业端协同发力下,机器人奇点已至,万亿量产空间可期!
顶层设计明确方向,战略层面高度重视。自2021年起,人形机器人已被列为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核心赛道,后续多项政策出台加速产业落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并将其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并列,标志着具身智能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性技术方向。报告强调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重点支持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发展。
核心技术链条逐渐完善,AI大模型、硬件端协同突破。机器人核心技术涵盖模型端和硬件端两大领域,这两部分的协同突破正重塑行业发展格局。在模型端,行业首个端到端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Helix实现上机应用,机器人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以此同时DeepSeek开源模型的横空出世,加速机器人智能算法的创新速度;硬件端的发展同样不容小觑。丝杠、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作为机器人的 “关节” 与 “肌肉”,其产能建设正按下加速键,为量产提供供应链保障。如国产谐波减速器良品率已突破98%,较三年前提升30个百分点,核心零部件成本降幅达40%。
关键技术突破带动产品加速迭代,机器人领域日新月异。杭州六小龙之一的机器人龙头从四足机器狗发展到人形机器人,率先完成后空翻、侧空翻等高难度动作,惊艳全球。某机器人领先企业发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量产领先同业。国产机器人加速追赶补齐短板,产品持续迭代创新,带动国内供应链产业化机会。
多家企业爬产,2025年或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行业量产元年。部分主机厂已经处于量产前夕,有望逐步进入小批量量产状态。国内制造业大厂自2024年以来加速入局,有望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全球新能源车、机器人龙头机器人产品Optimus预计 2025 年量产 5000 至 10000 台。国内的机器人龙头企业也在加速布局,其产品售价已降至六七十万元人民币。这一价格虽仍高于普通家庭的消费能力,但量产与成本下降的趋势正逐步打开市场空间,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可能。
【布局未来时:机器人加速发展,万亿空间可期】
机器人未来10年复合增速有望达50%及以上,万亿空间可期。机器人高速增长的逻辑与智能电动车的发展路径类似:从技术突破到量产普及,再到市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因此借鉴智能电动车的发展历程,经过十余年发展,目前全球电动车的年销量已接近2000万辆,市场空间近万亿美元。而机器人行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基数较小,行业增长潜力显著,根据多家研究机构的预测,到2035年,机器人市场的规模预计将在1000亿到2000亿美元之间,未来十年的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50%及以上水平。
机器人跑进现实,未来已来!布局政策强支持、技术创新加速、发展空间万亿的机器人赛道,认准机器人ETF基金(159213),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该指数结构与产业链环节高度契合,包括但不限于上游硬件部分的传感器、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技床、磨床、设备等;中游系统集成的软件算法、系统研发、装配、控制系统等;下游应用层的服务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资料仅为宣传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人应当仔细阅读《基金合同》、 《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本基金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 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本文出现信息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